第八十三節 軍改(1)-《烽皇》
第(1/3)頁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紛亂的思緒也讓江烽頭有些發脹。
這一個月來都是手忙腳亂的,時酆已經離開,俞明真、盧啟明正式歸附淮右,不,應該說是武寧,意味著這兩部下轄的八個軍也面臨著整編的重任,加上莊永勝的兩個軍,還有來自兗州、沂州的原泰寧軍,對于任何一個政權來說,都是極其繁雜而又具有挑戰性的。
淮右需要軍隊,這毋庸置疑,但是絕不可能是簡單的拿來主義,自己麾下可以容許有將領的派系之分,因為這杜絕不了,鄉土觀念、私人感情、個人觀念、武道實力這一切都決定了隨著淮右勢力的急劇擴張,自己部下也將迎來一個激烈碰撞的磨合期。
黨外無黨,帝王思想;黨外無派,千奇百怪。這是太祖所言,江烽深以為然。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你想要把所有人的思想觀點理念和利益訴求都完全統一起來,本身就是一種不現實的幻想。
來自不同地域、不同階層,加入淮右的時間不同,相互之間接觸共事的經歷機會不一樣,各自武道水準的高低不同,都決定了他們之間的感情親疏、想法觀點、利益要求都不盡一致,所以江烽不會去做那些無用功的事情。
他只需要牢牢把握住一點,那就是必須統一在以自己為核心的淮右大利益前提下,任何企圖挑戰這個大前提的人都將是自己以及自己所代表的淮右統治階層的敵人。
之前其實也早就遭遇過這種情況了。
從最初最簡單的固始軍起家,吸納了固始本地的陳氏,然后許氏、鞠家子弟的加入,緊接著大梁系武將官員的蜂擁而入,迎來了第一個震蕩期,然后就是壽州系的納入,又是一個艱難的磨合期。
相比之下河朔系武將的進入相對和緩一些,那是因為河朔系缺乏相應的政務官員到來,但隨著羅鄴的兄長羅胤為首的有些來自河朔的官吏即將加入淮右軍,或者說武寧軍,河朔系也會逐漸成型。
接下來的就是廬州系了,但由于拿下廬濠二州之后,自己就立即揮軍北上徐州,所以這個廬州系形成這個過程就被打斷或者說是被納入了北上戰事中去了,像秦漢、柴永、駱成淦隨軍北上,而嚴序、駱成業等人則留在了壽州協助楊勛處理廬濠那邊的后續事務,但待到這邊大事底定,廬州系也無法避免會出現。
更為復雜棘手的是,淮北體系和兗鄆體系軍將和官吏的整體納入淮右(武寧),這才是一個最大的考驗。
淮北體系和兗鄆體系不比廬州和壽州那么簡單。
以兗鄆體系為例,以洪葵、郎坤、顧從虎等人為首的兗北軍將無論是在武道水準以及其所帶的軍隊戰斗力上都明顯要高于原來的淮右軍體系整體水準,只不過他們是由于受到后勤輜重的限制才使得他們難以發揮出來,但一旦納入淮右(武寧)體系中,后勤保障無憂,其戰斗力立即就會全面體現出來,當然這也還有一個過程,但這卻是毫無疑問的。
洪葵、郎坤這些兗北武將是一方面,這邊還有以駐扎在魯橋、任城的蔣壽喜、賀子龍為首的兗南武將,他們和洪葵他們情況略有不同,洪葵、郎坤都屬于不太受朱茂信任的,而蔣壽喜、賀子龍他們則是與朱茂關系尚可,只是沒有被納入最核心那個圈層罷了,他們的戰斗力同樣不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