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節 學堂,體制-《烽皇》
第(2/3)頁
侯晨一愣之后也隨即明悟過來,受了對方一禮,“晁公放心,晁氏五虎非浪得虛名,想必阮氏三昆仲先入一步也未必能壓下,只要是有才之人,郡公從來不吝給予機會,另外我個人給晁公一個建議,晁氏若是有人才,未必是武道強者,各類,亦可盡早去徐州,淮右會有更大的舞臺供有才者施展發揮。”
******************************************
略顯老舊的木牌子更像是從某個舊房上拆卸下來翻了一個面洗刷了一番,然后鐫刻之后涂抹了黑色的漆色之后掛上去的,總感覺有那么一絲不協調。
晁文沖不知道這是不是自己的錯覺,低矮的院墻,石板臺階,周圍并沒有什么特別,除了院落大一些外,就沒有什么值得一看的東西了。
不過對晁文沖來說,其他都不重要,但是木匾和木牌上的字才是最重要的,“淮右武寧政務學堂”幾個字,和這個院落一樣普普通通,后邊還有兩個小字“徐州”,大概是代表這個政務學堂所處的地理位置,而在下邊是落款,是彭城郡公的名字。
沒錯這里就是淮右政務學堂。
在壽州,早一年淮右政務學堂就已經設立起來了,最初是對淮南那邊的有品軼的官員進行輪訓培訓的一個臨時所在,但是隨著淮右地盤的不斷擴大,尤其是在吞并了廬州和濠州之后,這種培訓的需求就急劇擴大了。
在澮壽二州,淮右的體系相對穩定,但是廬濠二州是新入,而且幾乎沒有多少時間來消化,加上楊勛從濠州到廬州擔任刺史,帶來的影響,使得廬濠二州要按照光澮壽的模式來推進政務尤為困難,所以對高層沒有太好的辦法,那么就只能從基層改造起走。
相較于政務學堂的艱難,武備學堂的設立就要便捷許多。
武備學堂和政務學堂都是從最早的大道學堂中分離出來的。
現在的大道學堂基本上淪為了識字班,主要是為最初級的識文斷字和基本的思想學識課程,按照江烽的推測,能夠完成學業,達到畢業標準,其文字水準大概相當于現代學校的小學三年級,已經算是相當優秀的了。
江烽力圖建立起一個有序的模式,尤其是對那些為自己在戰爭中犧牲的兄弟的兒女,他認為需要給他們的兒女一個機會,那么大道學堂就是一個最基本的平臺。
完成了大道學堂的學業,根據學生的自我愿望以及天賦,有三個選擇。
一個是繼續深造,進入武備學堂和政務學堂,這一部人并不多,實事求是地說,能夠達到小學三年級水準的人,在這個時代已經算是優秀的人才了,而優秀的人才可以進入政務學堂和武備學堂。
第二條路則是直接進入軍中,根據年齡可以進入學軍或者其他各軍。
第三條路則是走吏員之路,政務學堂還設有一個短期初級班,主要是為無品軼的吏員提供培訓,這也應當算是一個不錯的機會,對于吏員來說,更重要的實踐經驗。
當然,也還有其他路,比如放棄為郡公效力的機會,自己去闖蕩,但到目前為止,這種情況少之又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