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節 學員,基本盤-《烽皇》
第(2/3)頁
壽州開辦的政務學堂和武備學堂也僅僅只有一年時間,也就是說甚至連第一期都剛剛結束。
按照課程設置,起碼需要一年時間的培訓學習,中間沒有假期,三個月的基本培訓,三個月的日常學術培訓,然后才是三個月的專業培訓,最后才是三個月的實習期。
照理說這種培訓是需要進行效果評估并進行總結之后,有針對性的進行改進,然后才能開辦第二期的,但是對于淮右(武寧)來說,沒有那么多時間了。
大亂之后需要大治,淮南情況要略好,但是淮北和兗鄆沂三州,經歷了蟻賊和天災的輪番肆虐,已經瀕于崩潰的境地。
如果不是淮右接手,江烽覺得淮北或許還能熬過一年,而兗鄆沂三州也許就真的要陷入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場面中去了。
如何利用大亂之后來實現大治,尤其是要按照自己設想的模式來進行治理,江烽是滿懷希望。
他很清楚在按照自己的想法模式推進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和弊病,但是在江烽看來這種大亂之后被徹底摧毀了的格局恰恰是最適合建立一種全新的體制格局的時候。
他不愿意錯過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哪怕為此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值得的。
看著擺放在桌案上的十余冊小冊子,江烽順手拿起一本,摩挲著封面,不無感慨。
這也算是他給這個世界帶來的一份新東西吧,可以說這兩年來,除了公務和修行武道,他更多的時間都花在了如何編撰這一套書冊了。
實際上這套書冊非常的簡陋,如果拿到現代社會中來,簡直就是一套比少年科普讀物還要簡陋的玩意兒,但在這個時空中,卻意義非凡。
在壽州的政務學堂第一期培訓中,他就嘗試著用自己編撰的這一套書冊來演練,向來自淮南諸州的新任官員和一些自己刻意培養的教員們灌輸這些東西,至于說效果如何,他也不確定。
很多東西這個時候的人無法理解,或者難以接受,江烽更多的是像填鴨式的灌輸,讓他們在心中形成一個理念印象,或者說播下一粒種子。
至于說這粒種子會不會發芽開花結果,什么時候發芽開花結果,那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如果說壽州那邊的政務學堂培訓第一期還只是一個粗淺的嘗試,當時他連書冊都未能編好,那么這一次在徐州舉辦的政務學堂培訓,那就算得上是一次精心準備的實驗了。
書頁面上用隸書印著兩個字——政論,這是這一期培訓的一門課程,書冊不過十來頁,卻是花費了江烽相當大的心血。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