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節(jié) 參謀部-《烽皇》
第(1/3)頁
“小郎,第一階段六個軍已經(jīng)抵達穆陵關下。”楊恒旁邊的一名青年沉聲道:“但后勤輜重還未能跟上,滯留在沂水以北。”
“友辭,什么原因?”楊恒眉宇間掠過一絲憂慮。
“沐水上游因大雨突發(fā)山洪,沖斷了道路,現(xiàn)在夫子正在連夜搶修,還需兩日時間方能修好,……”
李方,字友辭,楊恒同期大道學堂學員,后來又一道加入了學軍,不過楊恒和蒙充二人率先出道,李方則要后一批去了,不過亦屬這一批學員中的佼佼者,所以在武寧左軍做了較短時間的鍛煉之后,也被抽調(diào)到了參謀部。
打這一仗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許多,首先就是后勤保障問題,如果說超過五萬人的大軍要進入青州境內(nèi),運輸就是一個極大的麻煩事情。
現(xiàn)在有兩條路徑可以輸送糧草,一條是走萊蕪,過淄州南部進入青州,另外一條則是從穆陵關直接北上進入青州。
從穆陵關直接北上直撲青州這是確定的大軍進軍路線,但是穆陵關一線全是山區(qū),物資運輸極為困難。
好在俞明真頗有先見之明,在拿下沂州之后,就開始招募了大量南下的流民,以以工代賑的方式來修繕改建沂水縣城到穆陵關這一線的道路,現(xiàn)在這條路的情況還算不錯,能夠過車過馬。
不過從穆陵關向北到青州這條線就不能指望了,這條線雖然是傳統(tǒng)商道,但是一來路難行,二來山區(qū)匪盜甚多,所以雖有商旅過往,但是修路就別指望了,青州方面也從未有過這方面的打算。
但由于畢竟是一條商道,尋常的馱隊還是能夠過往的,只是在行進速度和運輸量上就要大打折扣了。
將一枚小紅旗插到了穆陵關上,然后又將一枚小黃旗插在了沂水與穆陵關之間的沐水水道上,整個沙盤上各個城池關隘都被這種小旗標注了起來,加上河流山川,城市關隘,森林湖沼,一覽無余,能夠讓人最直觀的了解到整個戰(zhàn)場的形勢變化。
這樣一場宏大的戰(zhàn)役對于整個參謀部的人來說無疑是一場難得鍛煉機會,整個參謀部下邊的參謀和從事們,都熱情高漲,情報收集整理,分析研判,模擬推演,應急準備,所有這一切都預示著這場戰(zhàn)爭將是淮右(武寧)軍樞密院參謀部組建以來一次最為關鍵的典范事例。
如果這一場戰(zhàn)事能夠打好,那么也將意味著參謀部將正式打響招牌,當然前提是參謀部的規(guī)劃部署在這場戰(zhàn)爭中發(fā)揮出了應有的作用。
不過無論是王邈,還是楊恒、李方等人,都對此充滿信心。
在他們看來,這種通過各方面情報匯總而來進而進行了反復推演的過程,考慮到了各種意外因素,可以極大的提升各軍的推進和戰(zhàn)斗部署效率。
雖然戰(zhàn)事還處于準備階段,但是無論是后勤準備到軍隊部署到位都已經(jīng)開始顯現(xiàn)出這種前所未有管理方式的先進性,哪怕這里邊還會有諸般問題,但這掩蓋不了其熠熠閃光的優(yōu)勢。
“小郎,孫充和趙子單他們還沒有回來?”一直在俯首閱讀情報匯總的張挺沒有抬頭,徑直問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