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節 兵威之盛-《烽皇》
第(2/3)頁
“聯系上河朔軍了?”江烽騎馬平緩的行進在蕭縣前往碭山的路上。
夜鷹否決了江烽意圖乘船的想法,實際上江烽也覺得乘船不妥,既然是要率軍親征,那么自然走陸路,先感受一下氣息。
四個軍的牙軍也是一萬人,全部是步軍,步行而來,的確在時間上要慢了一些。
不過江烽并不在意,既然已經打定主意要和曹州決一雌雄了,那就沒有必要再患得患失。
哪怕現在沙陀人要從南陽撤軍與蔡州聯手和徐州一戰,江烽也一樣要打下去。
當然,沙陀人已經開始在汝州與南陽軍開始先期的碰撞了,據說并沒有占到多少便宜。
南陽軍并沒有像蔡州軍想象的那樣占領了方城,就能讓汝州的南陽軍驚慌失措,陣腳大亂,雖然士氣不可避免的受到影響,但是劉同還是成功的穩住了陣腳。
而沙陀人也還沒有進入狀態,在展開進攻的時候還顯得有些配合不太默契,從細作傳回來的消息,沙陀人內部也如同猜測的那樣有些齟齬的跡象。
這盛夏季節出兵打仗,對于慣于在秋季出征的塞外胡人,的確是一個挑戰,尤其是還是一個陌生的地域。
時疫成為南陽軍最大的盟友,給沙陀人帶來了不小的麻煩,這也是沙陀人在前期的進攻上顯得有氣無力的主要原因。
但江烽不認為沙陀人會就此罷兵等到秋季,蔡州軍已經如約攻陷了方城,這樣一個機遇對于沙陀人來說是可遇不可求的,哪怕付出再大,哪怕困難再多,他們也會對汝州的南陽軍發起進攻。
南陽軍之所以能沉住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魯陽關南北的向城和魯山都還在他們手里,哪怕是蔡州軍攻下方城關,他們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已然可以從魯陽關南下返回南陽,不至于被甕中捉鱉。
戰爭一旦開打,就沒有回轉的余地了,這不是哪一方能決定的,就像江烽既然出兵蔡州了,那么這一仗就只能打下去,打到一方崩滅為止。
俞明真策馬走在了江烽的右側方,“回郡王,已經聯系上了,尚云溪來信,蔡州龍雀尾在汴河南岸發動了一輪小規模的突襲,燒毀了兩輛馬車,全部戰死,目前大軍已經順利渡過汴河,正在向宋城挺進,未發現敵軍騎兵。”
“唔,袁懷河還是舍不得他的騎兵啊。”江烽撇了撇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他會為此付出代價的。”
“郡王,屬下以為袁懷河也是無奈之舉,在宋城的蔡州騎兵數量不足,他還需要確保在我們對宋城發起攻擊是保留騎兵給我們制造壓力,以便拖住我們部分兵力。”俞明真想了一想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