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秦極聞言,豁然開朗,得一計,喜曰:“將軍之言是矣。今夜將軍隨段風烈,率兵出關,須如此如此,不得有誤也。” 段風烈、殷天祿領命,曰:“諾。” 是夜二將去而復反,見秦極交令。 次日秦極命士卒,取免戰牌,掛交戰牌,至申時,擊鼓聚將,命段風烈領三千兵,出關交戰,自領羅玉,隱軍中行事。 一聲炮響,段風烈率兵,出潼關西門,至戰場列陣,命士卒前往,遼營叫陣,點名耶律鴻,不懼死,出營來戰。 正是: 古城樓高月色寒,鑼鼓猶振金刀冷。 西風無情煙雨沉,楚江漢河分兩界。 遼營,耶律鴻刀傷潼關諸將,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日日把盞痛飲,左右姜偃、姬顏就座,互相吹捧。 姬顏曰:“王爺絕技鬼神難逃,潼關無一將,可敵也。” 耶律鴻哈哈大笑,曰:“南蠻三五小兒,何足道哉!本王再有一日之戰,殺進長安,取玉璽獻遼王,獨建奇功也。” 姬顏,隨言語夸贊,然使白眼,側視耶律鴻,甚有不平之色。 此因,姬顏乃遼國眾將之中,排名第二力士,論臂力微弱于鐵列問鼎,亦在大元帥劉過龍之上也,故不服耶律鴻耳。 突有門兵來報曰:“報元帥,潼關出戰將,點名要王爺交戰。” 耶律鴻曰:“備馬,擊鼓,今日不取潼關,無歸大營也。” 耶律鴻起身外走。 卞吉仙上前阻之,曰:“今日太陽西斜,天色晚也,此時來戰,恐有隱情,王爺明日,再戰如何?” 耶律鴻曰:“取唐童首級,片刻足也,汝多慮耳。” 姜偃曰:“不可,王爺不可出戰,申時出戰不吉矣,唐將多狡猾,今日不可戰也。” 耶律鴻笑曰:“國師幾敗于唐將,膽卻矣。” 遂不聞勸阻,跨步出帥帳,披甲上馬,手提魔杵,率三千兵,擊鼓而出。姬顏斜眼觀,耶律鴻背影,一聲重哼,干了杯中酒,復倒酒,飲酒而坐。 耶律鴻領兵至戰場,段風烈斜坐馬鞍,橫握熟銅棍而待之。 段風烈觀之,笑曰:“來者反賊耶律鴻乎?” 耶律鴻怒曰:“小兒何人?既知本王威名,何敢來也!” 段風烈曰:“吾乃河南節度使公子,段風烈是也,此來屠豬狗耳。” 耶律鴻大怒,催馬直取段風烈來,段風烈舉棍相迎,耶律鴻高舉降魔杵,擊落段風烈頭頂,段風烈抬棍上擊之。 戰馬交錯,調馬再戰,段風烈揮熟銅棍,連擊數棍,面門,咽頸,心口,肋骨,引冷風而落,耶律鴻揮魔杵,連番敲擊,一一擋之。 戰馬交叉奔走,三五丈調馬復戰,如此反轉十個回合,段風烈撥馬南走,耶律鴻恨段風烈,不死不休,緊追其后,叫曰:“小賊今日上天入地,難逃本王之手。” 秦極、羅玉率兵隨其后,西陽下,諸人前后追逐,奔出二里外,至一小土丘,段風烈自左側繞過,逃往潼關,耶律鴻截段風烈去路,自土丘右側,催馬而過,耶律鴻戰馬未跑出三丈,噗哧一聲輕響,連人帶馬掉入地洞中。 耶律鴻見戰馬下沉,驚之,雙腿抽馬鐙,使手掌拍馬鞍,上躍彈起,自洞中飄出,羅玉已至身前,抬槍便刺,耶律鴻揮杵擋下,耶律鴻身在空處,無著力之處,身體下沉洞中,耶律鴻登馬鞍,復躍出洞來。 史義調馬至,舉棍擊落,耶律鴻舉杵擋上擋,受力身子再沉洞中,耶律鴻復上躍,復飄出地洞。 秦極忙伸手自后背取,熟銅锏甩出,金光一閃,手銅锏飛至,正擊耶律鴻后背,耶律鴻口吐鮮血,摔倒在洞側,秦極、羅玉、段風烈躍下戰馬,壓落耶律鴻身上,生擒耶律鴻,收兵往潼關走。 詩曰: 持驕狂流年橫禍,妄自大存亡無日。 奪青石軟羅覆裹,墜力士書生智取。 折戟沉沙歷寒暑,八百將士思歸楚。 花開兩面縱浮生,秋風凋謝生幾何。 遼兵敗逃,入營報姬顏曰:“殿下不好,王爺已唐將擒去矣。” 姬顏曰:“何必驚惶也,速備馬,吾親往,擒秦極,取潼關也。” 卞吉仙諫曰:“殿下不可以千金之身,犯險也。小天王亦被擒,唐將多謀,不可輕敵也,待明日觀其虛實,再戰為遲也。” 姬顏曰:“耶律鴻,自大喜功,逞能小技,豈有無失也。” 姜偃曰:“今日交戰,不利吾軍,殿下不可戰之。” 姬顏曰:“將軍。國師多慮也,唐將乃掌中之物矣,取之如反掌耳。” 飛虎將狂笑上前,曰:“小將隨殿下助之。” 姬顏曰:“然。” 隨姬顏不聽勸阻,復聚敗兵,出營來戰場叫陣,秦極收兵欲入城,見遼營出戰將,使羅雨壓耶律鴻入關,自帶段風烈來迎之。 畢竟戰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