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諸將曰:“然。” 遂上官問月,奔往興慶宮。諸將圍坐刑場,他人不能近之。 段風烈怒曰:“唐王若執意殺我兄長,吾等劫刑場,反唐而出,誰能如何哉!”諸將皆有不平之色。 天際翠煙萬重云,羅幃高懸倚欄桿。 楓林蕭色秋風寒,深閣殘燈東廂月。 且說上官問月,直入興慶宮見王氏,曰:“太后,唐王欲殺秦極將軍,速往救之。” 王氏曰:“何故殺秦極也?” 上官問月,曰:“皇上言,秦將軍謀反,恐西宮所害也。” 王氏大怒,乘轎而至,直入金鑾殿。唐王見之,驚起,曰:“母親,何事勞圣體,來朝也。” 王氏厲色,曰:“我聞,皇上欲殺秦極,不知因何事,得罪皇上也?” 唐王曰:“秦極昨夜殺國舅欲謀反,故朕欲殺之。” 王氏曰:“皇上如何得知,親眼所見乎?或他人所告之。” 唐王曰:“西國老告朕也。” 王氏復曰:“皇上可遣人察看乎?” 唐王曰:“未也。” 王氏曰:“未知真相而聽信一家之言,如此輕率,屈殺大將,如何擋皇帝也。秦極紅門忠臣,如何不待見,皇上之眼矣。 初,皇上舉兵成都,無將可用,正陽請秦極諸將,下臥虎山,效犬馬之力,輔佐先皇,后東遼,突厥兩國之兵來襲,秦極率眾御敵,擊潰遼兵,使社稷轉危而安,何罪之有。 皇上即位不過三載,棄先皇之志,望祖宗之訓。眼耳之樂為尊,酒色之欲為伴。枉讀孔孟之書,儒家之言。先皇,大師教誨如草芥,紅門、寒門功勞,視為糞土。 裙帶之功至頸上,胭脂之色過頭頂。 逐殺三朝諫臣,禁皇后于冷宮,此乃非明君所為也。依吾之見,先使秦極,關入大勞,查明真心,方治其罪,若果真有罪,依法誅之不遲。 若無罪回復官職,亦可不失忠臣之心。皇上之意何如?”唐王低頭,不敢有異,曰:“太后之言,是矣。”遂秦極關入大勞,使殷天祿守之。 秋寒夜涼羅衣薄,花愁蕭瑟送楚客。 江月幽靜琵琶聲,畫船懸燈桃花扇。 且說瓊樓造十八月而成,高三十丈,上下三層,玉柱雕龍,金銀梁檐,內養上之飛舞孔雀、白鶴。 下之路地奔走獅子、虎豹。種有生長之百花神木,稀貴之奇珍異草。 可謂天上宮闕,海底龍宮。 胡如意請唐王、胡姬登樓觀之,唐王見云霧繚繞,黃鳥齊鳴,白鶴伴舞。 詩曰: 瓊樓宮闕七彩閣,龍鳳錦榻芙蓉緯。 珍珠寶石滿琳瑯,奇草異獸繞左右。 夢魂醉死日夜短,一聲驚雷劇中人。 繁華過后北風涼,去留存亡知多少。 唐王大喜曰:“古今帝王未享有,今日之富貴也。胡卿真乃忠臣也。” 遂唐王、胡姬留住瓊樓,不回長安,日夜享樂,不問朝正,大小事物,盡托胡如意行之。 胡如意與二將商議曰:“秦極雖囚天牢,諸將具在,若行大事,恐造其害何也。” 司馬文書曰:“調虎離山,巢穴空也。昔日晉國,驪姬以封疆為名,進言獻公,驅逐三公子,取晉之社稷也。” 胡如意以為然,遂至瓊樓謂唐王曰:“微臣深受皇恩,無不時刻,心懸國事,分憂皇上所慮也。臣觀京北之地,京城屏障也,地近戎狄,乃長安之門戶,節度使羅衛戰死,此地無主也,非大將不能守之。 南唐初定未久,人心不固也,白玉關吾中原之南門,其守江尉遲元已年老,不能守之,非年壯強將不足勝任也。 澠池位長安之東南,乃京城之咽喉也,須遣能將坐鎮。潼關諸侯必爭之地,京城東門也,非大將方保無失也。” 唐王曰:“國老之言是也,然何人可守此四處。” 胡如意復奏曰:“京北節度使之子,英國公羅玉足可守京北。白玉關總兵之子,金國公尉遲江雨可往白玉關。 銀國公張桓楚鎮守澠池。越國公段風烈守潼關。使吾大唐穩如泰山,固若金湯,我王永久居瓊樓享樂,無患也。 唐王大喜曰:“善。” 遂下旨遣四將,去往個處。 自此城中強將唯裴祥寶一人。羅玉四將臨行至丞相府,見徐美祖行別禮。 言唐王御旨,遣將之事。徐美祖敬酒,舉杯謂四將曰:“眼下朝廷,奸臣掌權,唐王為酒色所迷,不久朝廷有變也,諸兄弟雖身處異地,不可不思國家之事,以待匡復社稷。” 諸人干了杯酒,徐美祖取三只錦囊,分別增羅玉、張桓楚、尉遲江玉三人,使三人至屬地,方觀之。 遂四將出相府,依旨歸去。胡如意盡逐唐將,長安已是一座空城也。 胡如意喜,謂二將曰:“唐王已吾掌中也。 可請遼兵矣。”胡如意寫書遣司馬文書,往東遼引兵。 鐵騎奔突擾風塵,宮娥幽愁空寂寞。 羅簾生恨悄無言,秋雨亂絮江水寒。 不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