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閱讀理解滿分-《我真不想被奪舍》
第(2/3)頁
……
鉤林乃是廣源寺的一景,因為整片林子長滿了青鉤杉,這樹的枝干總是會在中間的時候陡然彎曲向另一個角度,像鉤子,此地便得名鉤林。
數百顆鉤杉的枝干有時候會彼此勾連,使得人們爬上一棵樹后,就能在鉤杉樹枝干勾連成的道路上,走完整個林子,甚至有不少樹屋搭建。
秦缺就在樹屋上住著。
清晨天光初啟,便看到一只咕嚕猴在打量著他。
他對猴子招了招手,猴兒咕嚕咕嚕的回應著,卻沒有靠近。
秦缺不再搭理,開始參悟大夢囚魂。
大夢囚魂心經畢竟是和尚所寫,有些話故意說的晦澀,尤其還涉及虛無縹緲的夢境,秦缺是看不懂的。
小夜并非誑語,這大夢囚魂之法,秦缺看到的第一印象,便是自己學不會。
別說是他,便是佛宗的弟子也不見得能看懂這些經書,他們大概可以流暢的背誦,但到底什么意思,真沒幾個人知道。
但不可思議的是,秦缺第二次再看……那些原本不懂的句子,忽然間就明白了含義。
明明第一遍連讀起來都很吃力。
這讓他很不解,莫非是荊缺這具身體的悟性很高?
不對……
荊缺和自己,壓根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底蘊,也就是說連理解的門檻都不具備,又談何理解?
難道是來自穿越者的能力?那個世界的文明,似乎領先大商很多,沒準那個時代的人……也有難以想象的悟性?
秦缺想不明白,但有一點他可以肯定:
這晦澀到恐怕老方丈都看不懂的大夢囚魂心經,他現在已經可以輕易的解讀。
這是一種超乎了悟性的能力。這種神奇現象終歸是好事,秦缺也就沒有太糾結。
畢竟他怎么都不可能想到……白平來到這個世界后,覺醒的能力,居然是升級版的閱讀理解。
窗簾為什么是藍的?
此刻的天氣表達了怎樣的一種氛圍,又為故事埋下了怎樣的伏筆?
作者當時是怎樣一種心境?這些鬼扯淡的東西,看兩眼就能感悟到。
秦缺甚至能夠感受到前代佛子寫下這本書時的情緒變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