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終章-《謀明》
第(3/3)頁
只有剃發令下,閔元啟覺得自己才有真正的機會。
雖然要坐視揚州和嘉定的苦難發生,但民族到了這種地步,怎么可能不承受苦難?
江南若不是被剃發令和多次屠殺打痛,又怎么會和北方的同族感同身受?
在北方經歷苦難之時,江南卻還是歌舞升平,事不關已。
到江南付出代價之后,人們才幡然醒悟,開始了浴血抗爭。
江南閩浙兩廣云貴,南明的反抗風起云涌接連不斷,這幾十年間無數仁人義士浴血奮戰,也慷慨赴死。
在這種時候,華夏漢民才不負祖先,不負千年文明之下的輝煌。
可惜抵抗了幾十年,多次機會就在手中,還是不幸失敗,最終淪入了三百年的黑暗。
甚至是近四百年的黑暗,滿清之后又有幾十年的戰亂和外敵入侵,華夏經歷了無比的苦難和創傷。
閔元啟便是決意到此時才出兵,挽回一切,改變一切。
如果一個人穿越到這種時候不做這樣的事,穿越又有何意義?
閔元啟也不是當初那個一心想著南逃的膽怯之輩了,多次血戰和苦心經營,他擁有了眼下的一切。
數萬將士聽他的命令準備拋付性命,百萬人受他的直接保護,億萬人的命運就在他的努力之下可能得到改變,民族氣運亦在此時決定!
“我軍已經得徐州府全境,警備三鎮駐守,同時編練當地軍戶為團練。”韓森神色莊嚴的道:“同時大人派警備一鎮為偏師下鳳陽府,警備二鎮守備淮安,徐,淮,鳳陽三府為一體,若清軍北上襄陽一帶渡江不與我軍會戰,則我軍一路入河南,掌握歸府商丘一帶,另一路入山東,一路入濟南,德州,臨清,一路往青州,萊州,德州等地。三個月內,我軍可以控制河南與山東,任命官兵編制團練武裝,同時堵截阿濟格和多鐸會合后的主力。”
閔元啟看向身邊,閔元金,閔元忠,閔元直,還有閔真遠,楊志晉,高存誠,沈亮,謝祥等大將俱在身側。
渡口之北,大片的營柵區和溝壘區之前,三個火器營位列正前,火炮營在左側方部署,騎兵營則部署于右前方。
大片的黑壓壓的混編營于其后。
整個陣列就是一個個完全類同的方陣,夏日炎炎,軍隊卻是枕戈以待。
連續數日,所有將士都是時刻在等待著,從云梯關出動到打下徐州,驅走清軍留守兵馬,得淮安全境,偏師入鳳陽,還有一部份少量騎兵在威脅江陰側后,劉良佐和劉澤清等人都是驚恐萬狀,已經在這一個月內多次向多鐸報警請求援兵。
“多鐸會不會來?”閔元啟問眾人道:“他是選擇退縮主力沿江向襄陽進發和阿濟格會合,還是渡江來和我們打?”
閔元直斷然道:“多鐸絕不會選擇逃走,他一走,這兩個月的功夫白費,咱們一支偏師過江,南京杭州等地迅速重歸大明治下,南京又成東南中心,整個南方再為一個整體,什么魯王和隆武皇帝都得乖乖到南京來,鄭芝龍苦心白費,咱們只要穩在江南,控制湖廣閩浙兩廣云貴都非難事。只要南方一體,沿江而上可得四川威脅關中,其只剩下殘敗河南河南和半個山東,這天下之勢立刻顛倒倒轉,是以他絕不會走!”
閔元忠也是道:“多鐸剛南下時劉澤清便降,請他派兵剿滅咱們,多鐸卻是不放在心上,只派了一個投降的李化鯨過來勸降,叫大人一刀斬了,多鐸也沒耽擱功夫,還是繼續南下。在東虜眼里,南京和四鎮才值得一提,咱們一直蟄伏在云梯關,不要說他們,連北方的那些降官也未必知道咱們的存在。”
閔元啟笑道:“梁世發在京師做的不錯,很多漢官都暗中對咱們表示支持,最少也是先建立交情,沒有他們給清廷當耳目才有咱們緩沖之機。洪承疇雖然知道大明情形,但他如何能知道咱們?”
“咱們必定能挽回一切!”閔元直身形如松肅立,神色間也是充滿驕傲之色。
眼前的大軍威嚴肅穆,全軍將士俱是穿著鎖甲和扎甲,或是多重鎧甲。
所有將士持精鐵銳兵,前排長槍手,后把鏜把手改為刀棒手,攻擊力更強,威力更大。
更要緊的是擁有過千門佛郎機和虎蹲炮,還有一萬五千多火銃手,這樣的火力輸出,也是叫人充滿信心。
閔元直更驕傲的便是他的滿編的騎兵營,將士束扎甲如墻而立,排列整齊的騎陣猶如一個整體,一年多的時間,實戰加訓練,他的騎兵已經完全配得上精銳二字。
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在這最關鍵之時,奮力而戰。
身后是廢墟般的揚州,鎮兵們也是趕走了假惺惺替史可法修祠的人,由閔元啟親自替史可法收斂下葬,并致祭詞。
“多鐸來了!”
一個騎兵飛速至江邊來報,清軍主力終于從鎮江渡江而至了。
大片的大小船只在江面上移動,很快黑壓壓的辮子兵出現在岸邊,騎兵在江邊飛馳戒備,接著便是大旗出現,一個個螞蟻般的人群簇擁著一個大人物出現在陣中。
多鐸,博洛,尼堪,親王和貝勒,貝子們,耿仲明,孔有德等降將,更多的降將,降兵……大量的人員由過千艘大小船只陸續送到北岸,從早至午,再至傍晚。
在清軍渡江的同時,閔元啟下令全軍向前方推進,到晚間時,雙方戰線已經接近到不足五里之處,彼此的偵騎已經在不停的限制對方的偵察,開始游騎狗斗,血戰廝殺。
天明之時,炮陣移動,騎兵和火器營向前,混編營向前。
出現在多鐸等前的是何等壯觀的景像!
騎兵線整齊的推進,騎槍點點,寒芒綻放。
火炮,大量的火炮出現在地平線上,幾乎是完全的,徹底的壓制。
無數銃管前方閃爍寒光的火銃手齊步向前,在他們身后正中則是無數橫列長槍,長槍如林而進的重甲步兵。
大量的士兵聚集在一起,銀光燦然,幾乎令人無法正視,為之奪目。
哪怕是驕狂如多鐸,此時也是驚道:“南朝何時藏著如此勁兵?”
事已至此,多鐸也是退無可退,只對眾多貝勒,貝子和降將們道:“南朝原已滅,此役誠屬意外,然我大清兵無戰而不勝,從薩爾滸到松錦,至本王南下諸役皆無往不勝,今日之戰,亦當是我勝才是,一會搖動我大纛,全軍猛撲向前,一戰滅敵!”
諸多八旗貴人和旗下將士俱是吶喊起來。
只是在此此刻,明軍降將們都是面色凝重,他們自己也是知道,大明在崇禎年間從未有過如此強兵。
現在雖然人數占優,卻是無人有絲毫信心可言。
最后關頭,閔元啟抽刀在手,回顧二年間事,面色從凝重變得輕松起來。
策騎向前,心中只有快意和決絕,卻是沒有絲毫惶恐畏懼,當然,也是沒有絲毫的后悔。
男兒至此時此景此境,此生足矣。
“所有人各至營伍,與敵決戰,此戰不收俘虜,不收降臣降將,務要將當面之丑類殲滅,不論蠻夷還是我華夏敗類,俱斬!”
吶喊聲中,閔元啟也是策騎向前,中軍大旗之下,轟隆隆的鼓聲也是敲響起來。
……
本文立意構思有些頭重腳輕,加上狀態不好,文章確實沒有寫好,再寫下去挨的罵更多,不如就此結束吧。
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拜謝!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