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第136章 提油的蝴蝶-《鑒寶無雙》


    第(2/3)頁

    “何老師,看這雕刻風格,應該是明代的東西。”

    “沒錯。”何雙友點頭。

    “不過這皮色······而且明代的玉件,很少有留皮的。”吳奪又道。

    和田籽料的皮色,如今玩家都很喜歡很重視,但是古玉上面,留皮的確實不多;因為皮色一般會被視為“雜質(zhì)”,玩的是玉,那就要把“雜質(zhì)”去掉。

    直到乾隆朝之后,留皮巧雕的東西才逐漸多了起來,不過也是就著有特點的皮色,根據(jù)需要進行巧雕。

    現(xiàn)在呢,不管留皮好不好看,只要能留,就會盡量留。因為皮色是籽料的證據(jù),留皮色能賣好價錢啊。同時,假皮色也越來越泛濫。

    “這肯定不是真皮色。這一點,我也能看出來。”何雙友接口道,“問題是新是老。”

    吳奪微微一怔,繼而進一步端詳“蝴蝶”,終于明白了,這是提油啊!

    出現(xiàn)爭議的問題,那就是到底是不是“老提油”。

    提油,是比較文雅的說法,很多玩家俗稱“油炸鬼”。

    提油的方法,一般是用染料浸潤玉器,然后用油炸或者火燒的辦法,讓玉器上出現(xiàn)想要的顏色。

    這其中,有老提油一說,也叫古法提油,大致是宋代開始出現(xiàn),天然染料,手法高明,顏色好看還不影響手感。

    說白了,老提油和雕刻幾乎同步。一件古玉是什么時期雕的,老提油就是什么時期做的。

    所以,老提油雖不是天然形成,但在古代也是玉器加工的一種方式,并不會影響一件玉器的價值。

    比如這件“耄耋”玉雕手把件,如果是明代的老提油,那么毫不影響價值。可如果是明代的玉雕,清代民國的“新提油”甚至現(xiàn)代做的假皮色,那價值就要大打折扣了。

    吳奪一邊暗嘆自己對提油這種工藝的眼力還不夠,一邊趕緊聽了聽。

    結果,這的確是一件明代老提油的玉件,沒有問題。

    “怎么樣?”何雙友此時也出口問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