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聽起來像是編的故事-《鑒寶無雙》
第(3/3)頁
御硯就是御硯,越看越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就說那個圓形的太極硯池,中心所處的位置,應該就是整個長方形的黃金分割點;而且這個圓的大小,剛剛合適,大一份則顯滿,小一分則顯弱,太舒服了!
隨后,吳奪研究了一番工藝細節。
研究完之后,吳奪又打開電腦,查詢相關的資料。
既然得了一件好東西,那就必須相應地增長一番眼力和見識。
結果查著查著,吳奪突然發現了一個問題。
銘文上的“云臺”。
吳奪之前也算對“云臺”有所了解,知道建極殿的云臺門,還有所謂的“平臺召對”,就此認定“云臺英主”就是嘉靖皇帝。
可是,這一查才發現,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太過粗陋!細究之下,嘉靖三年,還沒有云臺門呢!
建極殿,以前叫謹身殿,嘉靖時期竟然毀于大火!到了嘉靖四十一年重建,才改稱建極殿,由此,才有了云臺門。
嘉靖三年,還是謹身殿,還沒有重建,還沒有改名建極殿,還沒有云臺門,還沒有“平臺召對”······
但自己聽到的,明明就是嘉靖三年出自宮廷御用工匠之手的洮河硯啊!
那這個云臺英主······
吳奪思來想去,最后斷定,這個“云臺英主”,還是嘉靖皇帝的自稱!就算沒有云臺門,但云臺之意,也暗喻真龍天子之位;這方硯臺出自宮廷御匠之手,皇宮之中,誰敢如此自稱?
同時,嘉靖皇帝有可能對“云臺”這個稱謂很是屬意,到了晚年重建建極殿之時,在皇宮重要之處,再一次用上了“云臺”之名。
想通了這一點,吳奪甚至感覺比撿漏還要爽。
其實不是一種爽。
歷史是個小姑娘,任人打扮,史書里,摻雜了大量的化妝品。但是文物和古玩,相對卻更加真實。
史書里不可能記述嘉靖皇帝重建建極殿之時,為什么將居中向后之門命名為云臺門,但是這塊硯臺好像可以。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