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猴哥,這個賣相,說回流不太合適,倭國人這是扔破爛呢?”羅宇澤搖頭。 “你就別埋汰我了,我雖然不懂古瓷,但這彩料,你看看,肯定不是這幾十年的吧?多老氣。” 吳奪沒多嘴,這盤子挺重,他小心雙手把住,翻底看了看。 無款。 粘沙底。 粘沙底,顧名思義很容易理解,足底有粘結(jié)的沙粒。很多瓷器上都有,這不算什么好事兒,燒制時墊底沒處理好,會影響瓷器的價值。 羅宇澤湊著一看,“粘沙這么厲害?這玩意兒,就算能到明,也多半是嘉靖萬歷時期的民窯普品,意思不大。” “但是這彩料和畫工,民窯有這么高的水平么?”猴哥反問。 的確,這只五彩魚藻紋大盤,紅綠彩料瞅著挺精,畫工好像還挺講究。 “嗐!民窯就沒有好的畫工了?這得綜合著來看,光是彩料和畫工有什么用?胎釉不行啊,粘沙底,又脫釉了,幾千塊錢不一定有人愿意要!” “幾千?”猴哥不由抬高了聲音,“我打包來的一批貨,就這件人家要單算,折合下來,價格在一萬五左右呢!” “所以你賣不出去啦!”羅宇澤攤攤手。 “倭國人挺重視這玩意兒,叫什么,赤什么······” “大明赤繪。”吳奪接口。 “對對對!” “倭國人把明代五彩稱為大明赤繪,同時呢,倭國也學(xué)著大量仿制,現(xiàn)在市面上也能見到‘大明赤繪’的倭國老仿。”吳奪又補(bǔ)了一句。 在吳奪這邊,只不過是正常補(bǔ)充,不帶什么別的動機(jī)。但是羅宇澤聽了,卻相當(dāng)于補(bǔ)刀。 “猴哥,這件不會是倭國的老仿吧?我說怎么不倫不類的!胎釉這么差,彩料和畫工卻又反常得好!要說倭國老仿,這么一解釋,好像就通了!” 猴哥登時有點(diǎn)兒泄氣,“這么說,這件貨虧了?” 吳奪看來看去,也覺得解釋為倭國老仿更合理,但是,他卻又有一種不一般的感覺。 好像不是倭國仿品和民窯能出來的。 不行,這東西不能這么草率定論,還是得聽一聽。 結(jié)果······ 天啟官窯?! 好家伙!看來自己的感覺已經(jīng)有點(diǎn)兒火候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