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 進(jìn)村-《鑒寶無雙》
第(1/3)頁
“嗐!宣和殿寶,這能隨便蓋么?”吳奪點點頭。
剛才在看的時候,吳奪也順帶聽了聽,這畫的確是宋初的畫作,不過他也沒聽到作者是誰;有幾方民間的收藏鈐印,都是明清時期的。
只是這“宣和殿寶”,卻是新蓋上去的。
這方印還蓋在了一個顯眼的位置。
更要命的是,這方印是油印!
那這畫就徹底沒法收了。
因為在宋代的時候,只有水印和蜜印,沒有油印。
朱印,主要成分自然是朱砂;在宋代,朱砂印泥制品,只有水印和蜜印。
水印,就是用水調(diào)配朱砂,弊端比較明顯,時間長了容易褪色。后來就有了蜜印,使用蜂蜜和朱砂調(diào)配,大大增加了朱印的持久性。宋徽宗很多落在書畫上的朱印,就是蜜印。
而這幅畫上加了個“宣和殿寶”,卻是油印。油印是元代才開始出現(xiàn),明代普及起來。油印的印文更為清晰和持久,而且物美價廉,所以就此取代了蜜印。
北宋時期,還沒有油印呢!結(jié)果這“宣和殿寶”······
很顯然,這幅畫雖然夠老,卻因為是無名氏作品,加上并無后世名人題款,鈐印也只有寥寥幾方民間收藏鈐印,價值并不算高。否則文物商店也不會輕易出售。
但是,得到畫的人,卻為了好賣高賣,又給添了一方“宣和殿寶”。結(jié)果,卻不夠?qū)I(yè)不夠細(xì)致,用了油印。
弄巧成拙。
現(xiàn)在倒好,當(dāng)一幅北宋無名氏作品出手都難了,除非碰上個棒槌。
“這畫,要是不加這個‘宣和殿寶’,讓高手弄走,加上專業(yè)的題款和鈐印,說不定又得有人吃藥啊!”胡允德嘆了一句。
“德叔,我聽說,有一些‘名家’書畫,就是這么來的?”
“是啊。有專門收購無名氏老畫的,收了之后先斷代,斷代之后再研究像誰的筆法? 然后加題款鈐印。這樣的辨識難度? 那可就大多了。”胡允德介紹,“甚至? 有的款印? 是從殘畫上挖下來的,你說鑒定難不難?”
吳奪默然。若不是能聽? 這從入行到成熟,那非得成藥罐子不可。
兩人沒再碰上什么合眼的東西? 就此出了白鷺古玩中心? 打上了一輛出租車,先回酒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