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即使是刮大風下大雨,學習還是要學的!這可是大事情!” 妘載是這么囑咐的。 但是妘梁表示,人手實在是不足,要不再多放點人來學木工,做個培訓班什么的,不然就憑三個人,丹朱又在搞發明創造,而且還有柴桑山和各個部族的小推車訂單,這實在是忙不過來啊。 妘載覺得十分有道理,正好妘磐路過,就被抓過去了。 而丹朱正在和三個小伙伴,一個造謠的,在測試這個器具,這東西叫做“耬車”! 這個東西,是古代人民最高的農業智慧的結晶之一,耬車不僅能夠一次完成開溝、下種、覆土等作業,提高了播種的效率,更能保證行距一致,深度一致,疏密一致。 只需要一頭牛,你就會愛上這個工具!原始發明人是漢武帝時期的官員“趙過”。 而耬車的消亡,代替它的大家伙,是“拖拉機”。 這個東西,雖然和后面很多木制機械相比,極其簡陋,但是在農業上,卻堪稱“世之瑰寶”。 “這個應該沒有問題,我檢查了很多遍,可惜外面正在刮大風,爆發山洪,不然直接去田里試一試.....” 為了不再出現和上次扇車一樣的尷尬情況,所以丹朱這次檢查的特別仔細,哪怕沒有輪軸的地方,那犁具的裝載處都要連續看三四遍。 當然,丹朱還提出了一個令人震驚的想法。 “上次我不是弄壞了石磨嗎,那個,你們的巫送給我一個手搖的小石磨,然后我一邊走一邊磨啊,我就突然響起來,能不能在拉犁的時候,或者坐牛板車的時候,讓輪子滾起來,然后又能磨糠皮,豆漿呢?” 丹朱這個想法,還沒有和妘載說,但是如果妘載知道了,必然要眼睛都嚇得掉在地上。 上次妘載告訴了丹朱幾個基本機械,他自己搗鼓,發現了齒輪的傳動方式,于是在輪子的交錯轉動中,萌生了這個想法。 這種東西真的有,叫做“行軍磨”,又稱“磨車”,行十里能磨麥一斛,出現在南北朝時期。 而還有另外一種類似的,一邊舂米一邊跑路的,叫做舂車,這個玩意出現的時間更早,是五代十國時期。想象一下,五代十國時期的軍閥頭子們,一邊跑路一邊舂米,一邊罵人一邊吃飯,一點也不浪費時間,似乎也有點滑稽...... 誰說舂米就要站在固定的地方?今天勞資就要一邊跑路,一邊把這米給舂了! 什么叫磨刀不誤砍柴工?。。☉鹦g后仰)就像是現在,你吼天氏刮風歸刮風,下雨歸下雨,我不出去就是了,又不耽誤我搞發明創造,有本事你就把我家給掀天上去。 而丹朱這木工大師的名頭,并不是白來的。 而妘梁他們則是紛紛表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