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春分不僅僅是大春耕全面開始的信號,對于南方來說,津渡修完之后,第一批援軍,也抵達了。 南方的人們看著那艘船舶抵達,首先到達這里的不是東夷人,而是百越人。 百越,是指古代山海時期至秦始皇時期,南方沿海一帶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區。 百越之中,又以吳越之地最擅水戰,所制船舶,可逆流大江,眼下正是大春汛過去,江水流速開始變慢,其實最好是在春汛到來前逆流而上,但是冬季的時候,津渡還沒建好,所以也就只能推后了。 吳越之地的名字自古有之,并不是春秋時代的吳國越國,那兩個,應該仔細稱呼為“句吳”與“于越”。 “吳越人”是指生活在東南沿海附近的古越人,在夏后氏的子孫沒有東遷至此的時候,這里依舊是古越人的天地。 妘載看著那些花面紋身,下船之后,張口洛克汗閉口阿昆達的越人,想到了考古學家隊友說過的話。 我的朋友說過很多話。 “秦始皇時期,秦皇收繳文獻于中央,但被項羽一把火燒了個干凈,以至于先秦文化幾乎斷層,好在漢承秦制,所以從漢代初期的很多文物,可以反映出秦代以前的文化情況……” “……考古中,在古代被稱呼為百越的區域,出土了大量的陶瓷、青銅、鐵器、玉器等文物……其冶鑄技術、農業、制陶、紡織及造船業極其發達……” “……草鞋山遺址、河姆渡遺址、良渚遺址、奇和洞遺址和縛婁國遺址……太古三皇中就有古越人……” “天皇望獲氏……” 妘載記得,確實如此,良渚文化確實是算得上山海之光,號稱文明始生之地之一…… 但如此輝煌的上古文明卻湮滅在夏代之后的塵埃中,歷史到底發生了什么,為什么會出現文明倒退,這是誰也不知道的事情。 古籍中說有巢氏二世而失天下,或許講得正是河姆渡的失敗,良渚的崛起…… 但至少,在當下,雖然這群古越人抬手就是洛阿神在上(大霧),但是他們的戰船,確實是比中原的好很多! 刳木為舟,剡木為楫,舟楫之利,以濟不通! “這船好吧,今年新制的船新物件。” 一個越人首領拍了拍妘載的肩膀:“大人國在去年找我們下了訂單,聽說他經過了南方,到西方去撿破爛,不知道有沒有經過你們這里。” 妘載一下子就知道他說的是誰了。 “我是吳越部,句明氏的勾龍,你叫我阿龍就行。” 這位是一個部族的族長,百越是一個大部落里面套一堆小部落,大酋長下面有小酋長,所以被中原叫做一盤散沙,烏合之眾。 百越——吳越——句明。 “物資我們送來了……貪婪的南方人……嗯?東夷還沒來?” 百越的各個部族族長頓時神色很有意思,其中滿是嘲笑與揶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