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戰國時期的民眾生活,其實很多時候,甚至還不如三代的時期,這里只是指庶人乃至于奴隸,而不是指士以上的階級。 先進的發展都屬于上層人士,譬如犁具與牛耕,明明在很早就出現,但是到了戰國末年,趙國甚至說出趙打不過秦的重要因素,是秦國大力廣泛的推廣牛耕犁具,然而趙國卻做不到.... 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私有化與階級分別,大量的財富與資源集中在貴族手中,分攤到低下人的只是最基礎的活命標準,而貴族是不會讓其他人與自己分享資源的,至于他們的小腦袋瓜在計較什么利益,那就是另外的話了。 而三代時期因為是公天下的緣故,首領的資源與族人的資源相差并不大,大家一起奮斗有著積極的盼頭,所以這個時候的上古歌謠也明顯可以反映出很多事情。 就拿《擊壤歌》中所展現的情景,至夏商周初,基本上沒有多少平民能有這么安閑優適的時候,這也是為何孔子他們贊頌古之圣王的一個重要原因。 “甘蔗是南方常見的東西,但是干啃味道卻不是太甜(當前時代),所以榨成汁液之后,就是你現在嘗到的這個,雖然比起石蜜來說要差了一些,啊,就是那種一節一節的,長得像是竹子的.....” 妘載的話沒說完,立刻就被張宏打斷了! “很好了,已經很好了!我知道你說的是什么植物了!原來是白?啊!” 張宏哈哈大笑:“每個地方對于這些草木的稱呼是不同的,你口中的甘蔗,諸柘,就是我們那里[八一中文網 ]稱呼的白?!” “在南方的侖者山中有一種樹,模樣像是榖樹,有著紅色的紋理,流出來的汁液的味道是甜的,人吃了它就不會感到饑餓,還可以緩解疲勞,它名叫白??!? 妘載也愣了一下,南方確實是甘蔗生長的地方,只是這么一聽,原來在更南方的區域,也有大片的甘蔗林在生長。 張宏此時已經躍躍欲試,已經計劃好,如果離開回南海,就伐山砍甘蔗,不過他這個念頭也只是念頭而已,畢竟赤方氏貌似還有更好的東西沒有拿出來。 蔗漿不多,幾個人嘗了之后都說好,而這時候,所有人都盯著最后一個陶罐。 就像是神秘抽獎一樣,前面都是好東西,最后一個那總不至于拉垮吧? 期待值已經拉滿了。 豆腐,油豆皮,蔗漿,除去調動了大家對于谷物種植的積極性之外,還讓大家明白了新的糖分來源植物,可以想象,從此之后,甘蔗肯定會被開始種植了。 比起冒著被蟄死的危險和群蜂搏斗,亦或是去作屠熊勇士,砍砍不會動的甘蔗就能輕易得到糖漿,這不是來的更輕松一些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