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豚子本就是在南方山野里面到處扒拉東西的小當康,雖然它經常強調自己不是豬,然而生活習慣和野豬并沒有什么不同。 于是巴人的很多痕跡都被豚子扒拉出來了。 譬如腳印。 譬如火堆的灰燼。 譬如釣魚佬的釣竿。 還有糞土。 豚子的兩只小豬蹄奮力揮舞,豬鼻子哼哼哼哼的發(fā)出輕快的聲響,就像是在哼唱著某種歌謠,似乎到處扒拉東西對它來說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 這個豬鼻已經嗅透了太多。 是說謊的味道,哼唧! 防止留下蹤跡的方法有很多,老練的狩獵者會躡手躡腳的行動,盡量不通過稀爛的地方,保持著自己的機動性,同時盡量走那些難以留下蹤跡的地方,譬如樹上,譬如河流里,譬如從巖石上跳過去。 不可以發(fā)出聲音,不可以搖晃火光,不可以留下過多的垃圾,這些垃圾可能是樹枝可能是枯葉,也可能是一些長矛的痕跡,這些都需要掩蓋掉。 很多部落的人在出發(fā)去打獵之前,會進行儀式性的清洗,有的人甚至會把燒得紅熱的石頭扔進挖在地上的洞里,洞中有水,利用蒸汽進行長時間的蒸汽浴。 清洗身體可以使得狩獵成功,這是有原因的,古代的民族并不愚蠢,一切看似愚蠢的儀式背后,大多數都有其道理和原因。 古人的時代,不太有洗澡的概念,也沒有那么好的條件,長時間的活動會讓身上發(fā)出酸臭味,而這種味道在動物的鼻子中,簡直是熏死獸了。 這會直接被它們發(fā)現,所以,古人知道,狩獵前要清洗自己,祛除異味,如果有特殊的要求,會帶上香甜與發(fā)臭的植物,發(fā)出香甜氣息的植物可以引誘動物進入陷阱,而發(fā)出臭味的植物可以讓那些兇獸滾得遠遠的。 畢竟沒有多少動物愿意吃屎,除非是餓的要死了。 從蠻荒的時代一步一步的走來,人族既是獵手也是獵物,那么,隱蔽的進攻與搜尋,隱蔽的撤退與離開,都是必須要學習的東西,因為動物的聽覺、視覺、嗅覺,往往比人族更為強大。 但是,痕跡只能掩蓋而不能抹除,譬如尿液,捕獵的時候最好是不要撒尿,因為這也屬于氣味的一種,如果自己是被捕獵的一方....很有可能引來強大的掠食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