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啟嘟囔著。 是的,正如啟所嘟囔的一樣,事實上,最古老的這種石頭平路,并非是羅馬所建設,而恰恰是中國夏朝某個時期,在某個古城的遺址所發現的,并且技術層次比起羅馬的石頭路來說,還要高出很多。 每個時代,總有一些走在時代前列的設計,以及一些不屬于當前時代的技術。 啟繼續向前走,經過市場邊上,里面有很多人,啟從兜里掏出了一些陶貝,記得昨天自己阿父似乎拿著那枚鋼契進了銀行,然后出來的時候,就換到了很多很多的錢。 于是,那枚小小的鋼契,就在啟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小錢錢,好多的小錢錢,能買好多好多的東西。 在市場里,啟握著陶貝,買了一些吃的,又還想繼續逛逛,卻被兩小雞里面的咕咕拽了拽褲腳,瞪著小眼睛,嘰嘰兩聲,指著學堂的方向,示意他不能再耽誤了,馬上上課要遲到了。 啟只能從市場快步離開,兩只小雞在后面搖搖擺擺的快速跟上。 學堂門口,有許多的孩子,但沒有哪個孩子像是啟一樣小的年紀。 周圍有很多人,一時之間,啟有些茫然,老師站在門口,向啟招手,讓他過來,給他分配班級。 由于人口逐漸增長,學堂的孩子也是越來越多,最早只有一個課堂,而且不限年齡,現在則是已經分為了九個,并且劃分了三個年級。 兩小雞站在門口對啟揮舞小翅膀,然后晃晃悠悠的離開了學堂。 “今天,我們學堂來了一位遠道而來的同學,他叫做姒啟.....” 老師為啟找到了座位,同時把他介紹給同年級的人,而這幫孩子里面頓時有人竊竊私語起來,看著啟的目光有些怪異,不知是不是因為姒這個姓氏較為特殊的緣故。 第一堂課,啟被發了新書,紙張裝訂的教學書籍他是第一次見到,油墨味很重,翻起來手感很好,而里面的插圖以及故事,也十分的引人入勝。 啟睜大了眼睛,豎起了耳朵,因為老師的聲音響起來了。 第一堂課不會學習太難的東西,禮儀紀律是課堂上強調的東西,隨后所開始講述的,是文字的演化。 認字,啟蒙,書寫。 從聽的懂話,到寫得出字,孩子們對新鮮的事物接受度很高,當然對于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興趣也會下降,譬如一個字重復的寫五十遍,不少人到后面已經開始胡寫起來。 當然,也有不少孩子,其實早就會寫字了,啟就是其中之一,雖然他會寫的并不多,而且也多數是在沙地上寫的,從沒有用過毛筆。 倉頡字在這些年內,得到了一定的改進,但沒有改進太多,所以寫起來,甲骨文的感覺依舊少不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