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其中的原因也就是韓厲所言,一旦秦國久攻不下,那必定會被山東各國所合縱。 孫云這個時候,出聲問道:“如今你秦國軍隊兵臨城下,卻又言合,在下不解,蘇將軍此舉又有何目的呢?” 韓厲看向孫云,道:“至于目的,自然是為了讓趙國放回質子趙政,丞相若是答應,我秦國大軍,便會立馬撤軍回咸陽,十年之內,與趙國相合,不犯兵戈,讓百姓免于戰亂。” 孫云大笑道:“蘇劫之言,乃是當我等如三歲稚童,我等放回質子,秦國豈不再無掣肘,這等自挖墳冢,趙國豈會去做?” 朝堂上,紛紛響應,此前,在使者前來之時,大家早就猜到蘇劫的目的。 自然不會答應。 孫云見韓厲無聲,其余大臣也是紛紛搖頭。 孫云繼續笑道:“屈人之兵而非戰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毀人之國而非久也,以全勝的策略爭于天下,從而既不使國力兵力受挫,又獲得了全面的勝利利益,這就是你家將軍的謀攻上乘之法,這位使者覺得我所言如何啊?” 韓厲面色變幻,這孫云幾乎道出了全部的策略。 孫云的意思是,你明里來營救質子,實際上還是打著攻下邯鄲甚至是趙國的謀劃,你若憑借這一番言語,掀起了趙國的人心不定,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等到你人心不定,就可乘機攻打,事半功倍,這就是上兵伐謀。 見韓厲不說話,孫云繼續道:“丞相,今日這朝堂之上,若我等不答應,明日這邯鄲城中,恐怖就會謠言四起,說我等寧愿讓百姓身死抗敵,都不愿放回質子以避免戰亂兵戈,不顧百姓生死,到時候百姓不明就里,乘機發難,蘇劫此計成矣。” 隨著孫云的話語,其余的人都是臉色變得難看起來。 說白了,這個使臣來的目的很簡單,攻心而來。 趙豹點頭,道:“秦使請回吧,放回質子,此舉絕不可能,若要戰,我趙國上下必然拼死。” 韓厲微微閉了眼,忽然冷笑一聲。 看向了孫云,隨后道:“外臣常聽人說不知道事情的原由就開口發言那是不明智,而明白事理、可以為事情的解決出謀劃策卻不開口,那是不忠貞,作為一個臣子,對君王不忠誠就該死,說話不審慎也該死。” 韓厲繼續道:“這位想必就是齊國兵家巨首孫云孫先生了,既然孫先生,立于趙國朝堂,在外臣看來,就是趙國的臣子,但如今一看,原來孫先生是趙國的臣子,也更是齊國的臣子,齊國的臣子在趙國的朝堂上,說出這一番話來,也就不奇怪了。” “孫先生明知此事完全可以讓秦趙兩國避免兵戈,卻不思解決之策,反而讓我二國刀兵相向,此舉莫非是打著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主意不成?” 韓厲之言,頓時讓不少人詫異起來。 韓厲道:“丞相,我有一言,可斷巨首相助趙國真偽之心。” 韓厲不等其余人開口,繼續說道:“邯鄲十萬戶,一戶三人,便是三十余萬,大軍屯兵十五萬,此時的邯鄲善戰者,算上老弱婦孺,不下五十萬,其中各個都報有決心去戰死,此時的邯鄲城,可謂一人可以戰勝十人,十人可以戰勝百人,百人可以戰勝千人,千人可以戰勝萬人。” “反觀我秦軍,只有十五萬人眾,面對了兵家大陣,墨家機關,高城河寬,萬民同心,如何取勝?在場這么多領兵豐富的將軍,我請問你們,如果蘇將軍率軍攻打這樣的邯鄲,需要多少人馬,多少時日?到底是弊大還是利大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