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呂不韋道:“六倉之地本就有所拮據,國庫存糧終究有限,就目前而言,臣認為應該體察時弊,審視地方,再回宮中之后才能因時制策,想辦法祛除蝗災,使百姓務于農耕,盡快度過眼前的難關才是上策。” 嬴政道:“丞相所言雖有道理,可是如今,災情已然不能給我等充足的時間還去衡量,一旦災情出現,百姓四野逃離,巴蜀,關中,隴西,皆會受災,到時若要治療災患,恐怕更加不易,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 嬴政關心六縣,除了心憂百姓,自然也是知道,這是武侯的封地。 二人一言一語之間,讓不少人,都萬分驚訝,長公子居然和呂不韋意見相駁,這不是個好現象啊。 昌平君忽然出現,道:“大王,臣認為,這旱災在關中出現,定然不止是在六縣之地,恐怕波及十余縣,若要實地考察在做政策恐怕確實來不及,但長公子所言開糧賑災,雖是一法,但長公子確實有所不知,如今秦國各地兇澇水患,實難實施,那不知丞相對此,有何妙法?” 群臣紛紛點頭。 昌平君叫熊啟,乃是楚考烈王的親生兒子。 在秦國是的官位是田部史,掌管糧稅,此時出言,也很想聽聽呂不韋有何秒策。 呂不韋道:“臣的方法,便是效仿古法!” 呂不韋繼續道:“臣希望大王下發一條法令,詔令全國,凡秦地商賈,士子,以及子民,凡納粟千石者拜爵一級。只要實施這條法令,利則大于弊,國庫存糧終歸有限,難以賑災,而若是下此法令,正好可以解決此次災患,又能供給軍中。” 呂不韋之言,讓所有人都睜大雙目。 這個方法雖說是好,但是卻有違國策,尤其是在商君以后。 嬴政立刻道:“君父,兒臣認為,萬萬不可。” 呂不韋神色大動。 嬴政繼續道:“我大秦律法,商君以來,都是軍功受爵,因而才有前方將士奮勇殺敵,如今忽行古法,納糧賑災賜爵之策,無疑會大大打擊舉國將士上陣殺的憤死之心,得利的會是哪些只知聚財斂貨,不知天下興亡的商賈,如此下去,定會動搖國本,古法雖法,卻不適今法!” 嬴政鏗鏘有詞,讓子楚也是心中震動不已,群臣們也萬萬想不到長公子居然能這般深謀遠慮。 呂不韋神色有些不滿,道:“長公子,如果此法不可行,而大秦六倉也確實不足,且外有數十萬將士的口糧需要供給,那賑災之事,按照法制,也需要武侯自己去解決了。” 王龁沉眼看著二人。 幾欲上前說話,都生生忍住!還要三日!現在不是說話的時候。 子楚出聲打斷了二人,道:“寡人覺得,丞相和政兒所言,皆有道理,這六縣之地,是寡人賜給武侯的,沒想到,這才沒幾日,就出現這樣的情況,寡人深感愧疚,若是袖手旁觀自然不可,那寡人就將丞相的意思告訴武侯,讓武侯來決定,如何。” 群臣紛紛稽首道:“大王英明!” 朝議之后,群臣紛紛退下,嬴政一臉沉色。 他自然是關心武侯,同時,也關心百姓,呂不韋所言確實無措,古有實施,但到底是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這一點,無法去考究。 但是,如果將這件事去交給蘇劫去抉擇,誰也沒有話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