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0 孔雀東南飛-《三國的女人》
第(2/3)頁
第二天,蘭芝整日默默無語,只是和淚裁衣。忽聽得一陣熟悉的馬嘶聲,出門遙相望,知是故人來。
蘭芝手撫馬鞍,一一訴說原委。
仲卿提及當日誓言,二人只好相約“黃泉下相見”,各自回家去了。
仲卿回家后對母親說道,“今天大風吹折了樹木,院子里的蘭花上結滿了嚴霜;孩兒的性命猶如西山的落日,母親今后一人,要多多保重”。
遂再拜長嘆而去。
這一天,迎親的車馬格外熱鬧,新婦已進門。黃昏后人群漸漸散去,夜深沉,萬籟無聲,蘭芝攬裙投水自盡。仲卿得知,徘徊樹下,亦自縊殉情。后兩人合葬于華山旁。
——我這只是簡單的敘說,要一句接一句的翻成白話文,得五千字!
大體意思明白就行了,我們知道了發生在漢末三國初年這么一個悲戚地故事就行了,我懷疑這是“梁祝”的雛形。
從這個長篇敘事詩里我們了解了劉蘭芝這么一個忠貞不二的女性。實際上,我們很是推崇這樣的女性。女人就應該忠貞不二,因為如果“二”了,就可能有后遺癥。
1924年,梁啟超為了歡迎印度詩人泰戈爾,在北京作了一次演講,提到《孔雀東南飛》的寫作年代問題。
他說,“像《孔雀東南飛》和《木蘭詩》一類的作品,都起于六朝,前此卻無有。(《孔雀東南飛》向來都認為漢詩,但我疑心是六朝的,我別有考證。)《佛本行贊》現在譯成四本,原來只是一首詩。……六朝人幾于人人共讀。那種熱烈的情感和豐富的想象,輸入我們詩人的心靈中當然不少,只恐《孔雀東南飛》一路的長篇敘事抒情詩,也間接受著影響吧?”
梁啟超說的“別有考證”后來也未見發表,倒是發表了否定自己的看法。
他說,劉克莊《后村詩話》疑這詩非漢人作品。
他說漢人沒有這種長篇敘事詩,應為六朝人擬作。
“我從前也覺此說新奇,頗表同意。但仔細研究,六朝人不會有此樸拙筆墨。原序說焦仲卿是建安時人,若此詩作于建安末年,便與魏的黃初緊相銜接。那時候如蔡琰的《悲憤詩》,曹植的《贈白馬王彪》,都是篇幅很長。然則《孔雀東南飛》也有在那時代寫成的可能性,我們還是不翻舊案的好(見《中國之美文及其歷史》)。”
后來仍有不少人主張《孔雀東南飛》作于六朝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