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關索女人緣好。 民間認為,關索一生中有4個女人:鮑三娘、王悅、王桃、花鬘(má ),其中王悅和王桃還是一對姐妹花。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關索隨兄關興北征,鮑三娘請纓急切,諸葛亮準其隨夫出征到漢壽(昭化),一是確保漢中到蜀地的運輸暢通,二則鎮守葭萌北拒曹兵。 炎興元年(公元263年),鐘會率十五萬大軍兵分三路進攻蜀地,漢壽是曹軍重點進攻的地方,面對來勢洶洶的曹軍和敵眾我寡的形勢,蜀軍五萬將士在桔柏渡西岸奮勇抵抗。 交戰中,關索被龐會打下江去,溺水身亡。 這時鮑三娘在土基壩也正與曹軍浴血廝殺,盡管三娘異常勇猛,但面對眾敵也難以抗御,愈加不支,雖姜維、廖化領軍前來救援,卻未能成功,身死戰場。 鮑三娘一腔熱血灑在了漢水之濱,鮑三娘為蜀漢戰死疆場(也有說鮑三娘病死于漢壽),她是三國時期為數不多的巾幗英雄。 鮑三娘死后被安葬在土基壩對岸的曲回壩。 …… …… 鮑三娘在《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雖均未被提及,但在《四川通史》、《溪逸志》、《夔(kuí)州志》、《花關索傳》等民間地方史和傳說中卻多有記載。 《四川通志》載:“鮑氏者,關索之妻也。居夔州之鮑家莊,勇力絕倫,有廉康賊求取,不許。與戰,破之。關索往征,不勝遂以城降,同扶漢室焉”。 據《溪逸志》記載:“武康縣有廉康屯兵之處,康邑人,奇丑而力大,爪如刀革,膚堅如鐵,唯喉三寸軟耳。妻鮑三娘美容,時有花關索君,年少美容儀,鮑悅而私之,矢廉康喉而斃”。 以《溪逸志》文中的斷句,好像鮑三娘已是廉康的媳婦了,卻看中了關索,私自將身子許給了關索——別不好意思,那個時候,不免出這種事呢——然后,知道廉康哪里軟乎,就一箭射進廉康咽喉,一下把廉康射死了。 …… …… 《四川通志》(卷四十五)記載:“鮑三娘墓在縣北十五里,曲回壩南,白水西岸,巨墓嶷( ì)然。昔時土坼,見墓門石砌堅致如城闉(yī )之狀,內室幽黑屈曲,人無敢入。今已封閉矣。” 鮑三娘墓在四川省廣元市昭化古城北5公里外,有一座中型土墓——鮑三娘墓冢,南北長21米,東西長19米,冢頂高為4米,是被盜后的殘墓,墓碑殘存,字跡依稀可辨,為“漢將軍索妻鮑夫人之墓”。 現為一不規則的圓形土冢。東西寬19米,南端寬15米,北頭寬18米,高4.3米。墓前中有“漢將軍關索夫人鮑三娘之墓”的石碑,屬民國初年所立。此碑之前有一塊“關三娘墓”字樣的明碑,由于字跡剝落而被棄。 據說,鮑三娘墓原本有兩座附墓,三墓有一定距離相間,有說三墓成一條直線,有說成三角形狀。墓與墓之間用漢磚砌有通道,一座叫上馬房或梳妝臺,用于埋葬鮑三娘衣冠梳妝用品;另一座叫石馬坪,埋葬的是鮑三娘心愛的戰馬——雪花駒。 鮑三娘墓前曾建有一關帝廟,現已被毀。 鮑三娘墓現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 …… 鮑三娘墓被盜墓賊光顧過,影響最大的一次在民國初年,“盜墓賊”竟然是法國人,這大概也是一樁盜墓秘聞吧。 1914年,法國人色伽蘭(謝閣蘭Sega-Le [Victo Segale ])借考古之名,對鮑三娘進行了掃蕩性盜掘。 據老人講,文物裝有數箱,就連鮑三娘的骨頭也被帶去法國,尚存放在法國博物館內。其具體詳情在色伽蘭所著的《中國西部考古記》中有較為詳細的敘述。 無恥的色伽蘭回國后寫出了《中國西部考古記》(馮承鈞翻譯)一書。在書中,色伽蘭記述了當時盜鮑三娘墓的經過—— “其墓已為雨水所沖削,墓之一角陷落,此事籍文亦載之。吾人即于是處發掘,見一窟室,穹頂,頂以畫磚筑之。破壁而下,見一大室,長五公尺四十分,寬一公尺九十分。北壁磚壁已一部倒塌,吾人即由是處進入室中。室中空無所有,無棺柩之跡,掘地三尺始得一額骨。” 從色伽蘭所記來看,鮑三娘墓應該早被盜過,色伽蘭不會是第一個。 色伽蘭盜墓(好聽一點說是考古)應該是個老手,十分有經驗,他知道中國古墓室地下,特別是棺材下面一般會埋藏東西,故而“掘地三尺”,不然,也不會發現鮑三娘的一塊頭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