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而且魏嗣還把大梁城中全部的珍貴器物和自己收集和命人書寫的所有古跡全部陪葬在了這座墓中。 由于梓漣遺言,魏遫也被魏嗣命人從陳地接了回來,重新任命為太子,并且讓其開始領兵征討列國。 首先討伐的自然是魯國了,經過一個月戰爭,魯君自動投降,前來大梁獻地請罪,魏嗣命人遷魯君于河陽,以人嚴密監視,并魯地為泗水郡。 魏嗣繼而來到彭城與齊王進行談判薛、滕兩地之事。 魏嗣提出了以下邳更換兩城之事,齊王不允,于是魏國與齊國在沂水發生大戰。 與此同時,楚越之戰也開始逐漸落下帷幕,越國因為四處求援不得,屢敗于楚,在魏齊開戰的同時,國都會稽被楚軍攻破,越王無疆遁海而去,越國正式被滅于楚國之手了。 而在秦地也發生了一件大事,齊王蕩從蜀中殺回關中,與樗里疾會集于咸陽城下,沒有楚軍支援的秦王華只得棄城而逃。 秦王蕩的軍隊一路追擊秦王華,秦王華逃入楚地,結果楚軍將領唐眛見贏華沒有了利用價值,就上書楚王子蘭,把其斬首于丹陽,交給了秦王蕩,秦王蕩自此又恢復了關中統治地位。 秦王雖然表面從楚國接受了贏華的頭顱,把其進行了挫骨揚灰,但是秦王并不甘心,得知楚軍陷入東方越國戰場后,立刻集合全部秦軍,攻打起了漢中的楚軍。 唐眛從丹陽帶兵來支援,結果也被打的大敗,秦軍開始一路經商於再次打到了丹陽城下。 楚軍這時雖然滅了越國,但是軍隊卻無法即使調回郢都駐守。 待一個月后,丹陽城破,唐眛自刎丹水,秦軍由秦王蕩、樗里疾、甘茂沿著漢水,一路達到了楚國郢都城外。 正在組織與齊軍交戰的魏嗣得知此消息后,立刻命人書信韓王,讓其與司馬錯一起帶軍隊南下楚國隨機應變。 但是在韓王與司馬錯將要到達郢都之時,鄭袖早已經帶著楚王子蘭出城投降了秦國,而楚相昭陽于郢都自盡,左徒屈原等人也渡江南逃了。 而在越地的景翠得知楚國郢都危急后,便想趕回來支援,但是在臨行前軍隊卻發生了嘩變,一大群士兵受莊蹻慫恿,拿著刀劍沖過來斬殺了景翠,景翠死后,莊蹻一邊在越地穩定局勢,一邊派人前往魏國來請求歸復了。 于是魏嗣收到莊蹻的臣服書后,封莊蹻為楚君,坐鎮姑蘇。 魏國與齊國戰爭在沂水持續了一年,最終以白起獻計水淹齊軍而取得大勝。 打敗齊軍后,魏軍沒有絲毫停息,開始對齊軍窮追猛打,半月后就兵臨到了臨淄城下。 趙國本想支援齊國,可是卻遭到了燕國聯合中山國的進攻,趙國雖然打退了兩國軍隊,但是趙王卻在這場大戰中受到了箭傷,還沒回到邯鄲,就一命嗚呼了。 趙王一死,趙王弟弟趙浣首先在晉陽自立為趙王,而在邯鄲的趙王后吳娃也在此時與公子成、國相趙豹一起,立自己兒子公子何為趙王,肥義因為不滿,所以逃亡了代地去扶持原太子章了,一下子趙國一分為三了,進行起了互相攻伐之戰。 被困在臨淄的齊王想借鐘無艷與原魏后梓漣的關系與魏嗣求情,可是此時的魏嗣此時哪里還能錯過這滅齊的機會呢,開始不斷增兵攻打臨淄。 不日,臨淄城破,齊王、齊后**于齊宮之內。 魏自此滅齊國,分齊地為瑯琊、東海、濟陽三郡。 滅齊后,魏國迅速兵力西掉,矛頭對準了秦國,因為秦王剛好在這之前因為在宮中與人進行角力,舉鼎而亡,秦國一片混亂之勢。 混亂的秦國哪里擋得住強大的魏軍呢?在魏軍一番兵鋒所指之下,咸陽、雍城紛紛投降魏國,樗里疾跳渭水自盡,甘茂領兵投降了魏國。 于是魏嗣進一步任命甘茂與魏章繼續帶兵向西南進攻巴蜀。 三年之后,巴蜀終于歸于大魏。 攻打關中取得勝利后,魏嗣同時也解除了韓王的兵權,把韓地在一分為三,魏冉得到了陽翟方圓百里之地,樂毅得到了新鄭以西方圓百里之地。 得到封地的魏冉和樂毅也被魏嗣任命為征南大將軍,開始進攻楚國云夢、江漢之地。 司馬錯和白起、廉頗則負責攻打趙國。 待魏國平定巴蜀之時,這時只剩下了燕國、中山國,還有偏居東南的莊蹻之楚國還存在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