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臨江仙-《扶蜀》
第(1/3)頁
漢延熙二年(231),夏五月。
漢、魏戰事已經相持一年半載還未分出勝負,卻由于海軍副都督丁奉率海軍陸戰隊撐船渡過渤海灣,登陸渤海沿海,寇虐四方。
一時,冀州已東防線陡然洞開。
就在魏軍各部倉促迎戰,準備遣軍擊敗丁奉所部時,一直在濮陽、東阿附近徘徊而尋不到的石苞卻是忽然抓住這一次天賜良機趁機乘船渡河。
抵足北岸,由于魏軍皆已調度主力布防各線邊境抵御漢軍的主力軍,導致各州郡間無比空虛,石苞率部連下十余城,兵鋒強勁、銳氣正盛。
一時間,石苞所部威名側響河北諸州。
隨即,丁奉與石苞開始有意識的匯合,隨著漢軍突破到了腹地,天子曹叡再度調集周邊郡兵、以及地方豪強的私人武裝聚集起來圍殲漢軍。
只不過。
一連十余日,二人匯合以后共具萬余兵馬,連續挫敗魏軍的進攻。
五戰五捷下,漢軍鯨吞河間、渤海,安平等各郡。
腹地頻繁的淪陷,且還無法奈何深入的漢軍時,前線魏卒無不是軍心士氣不穩,斗志降到了有史以來的最冰點。
戰斗熱情不高,他們皆狐疑著:“事至如今,曾經威震天下,據有中原半壁的大魏當真還有扭轉時局,反敗為勝,收復中原的機會?”
……
接下來,局勢的天平已經逐漸導向漢軍一方。
隨著石苞、丁奉等部連連縱橫冀州腹地,令魏國上下無可奈何,海軍都督陸遜又以遼東、馬韓等半島引為基,逐步蠶食幽燕各郡下。
魏國時局更是在苦苦支撐著,隨時都會有瀕臨崩潰的時候。
終于。
秋八月。
秋風蕭瑟的季節里,漢大將軍關平親率主力突破了黎陽重鎮,魏都督曹休為護佑鄴都之安,無奈只得盡起全軍與之背水一戰。
一場大規模的軍團廝殺下。
魏軍才真正見識到了漢軍士卒的戰力、韌勁是如何的高強,新型武器裝備、甲胄上的優勢更是一覽無余。
而曾經擅于率偏師深入敵后的關平卻也已經極速成長起來能夠獨當一面,指揮大軍各軍間協同作戰如同臂使。
大戰持續數個時辰而宣告結束!
魏軍被全方位的碾壓。
此役,曹休戰死沙場,魏軍潰敗。
一連下數城,魏都鄴城便已盡在眼前,再無堅城橫亙于外。
中線局勢取得重大進展,自然也會同樣影響著二線。
東線主將陳式趁機發動猛攻,受時局的影響,軍中士卒的軍心已經開始渙散,張合縱然用兵有方,亦是無法抵擋全面進攻。
再度堅守數日,以平原、濟北為主的青徐防線瓦解。
陳式率部趁勢殺入冀州腹地,與石苞、丁奉等部匯合,席卷冀州。
隨后,再度向西南攻去,意欲會師大將軍關平圍獵漢天子曹叡于鄴都。
如今正處秋季暴雨時節,正值漳水水位大漲之際,魏國諸朝臣皆心憂漢軍會效仿曾經先魏王定鄴城時所采用的水淹之策,便紛紛一致出言勸進天子曹叡向西遷都于晉陽。
輔以表里山河、山川地勢險峻的三晉之地休養生息御漢軍進攻,以待時變,反攻漢軍收復失地。
幽燕、冀州已是連連失險,局勢危急,諸朝臣也沒有了堅守之心,無奈之下,天子曹叡只得做出了再度遷都的決議。
趁漢軍還未圍城之際,領文武百官、各家家眷慌不擇已的向晉陽奔赴。
魏軍慌忙遷都避讓的舉動,令漢軍輕而易舉平定鄴城。
隨即,大將軍關平親鎮鄴城,分遣諸軍平定四方,并傳檄而定各郡。
冀、幽二州迅速收入囊中且穩定了下來。
另一面,除了丞相諸葛亮依舊受阻于上黨與曹真主力對峙無法取得進一步的突破外,從側翼攻取雁門、樓煩之地的魏延亦是率部擊潰了牽招的防線,席卷二郡。
牽招無奈之下,只得率部進駐代郡與司馬懿匯合。
可收復雁門以后,壓力也接踵而至,因為隨著步度根與軻比能摒棄前嫌的聯合進軍下,現關外的草原已是聚集了十余萬眾胡騎,虎視眈眈。
無奈之間,魏延只得屯兵雁門,以威懾胡人。
……
收復冀州、幽州,大將軍關平調令各軍暫且歇息,以養精蓄銳,緩解連日來征戰的疲勞,享受戰后大勝所帶來的喜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