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阻止開辦新織造局-《正德大帝》
第(2/3)頁
……
不過,在羅祥的密奏抵達京城前,朱厚照還不知道自己的第一批蒸汽機設備在運去松江府準準備通過開辦新的織造局而運用于實際生產中時,會被整個松江府的士民抵制。
而抵制的理由不是因為蒸汽機會擠壓他們士紳私人紡織作坊的國外市場占有率,而是擔心宦官的腐敗會導致松江府百姓的利潤空間縮水。
朱厚照正因為考慮了百姓們的利益,才沒有貿然直接改造舊的織造局,但他也確實沒有想到,即便自己派人去開辦新的織造局也會導致百姓的不滿。
首先,朱厚照本來的認為,蒸汽機運用于紡織業中只會給種植棉花與采桑的百姓們帶來好處,因為蒸汽機運用于紡織業后,紡織業的規??隙〞U大,對棉花這類原材料的需求量肯定會增加,從而會解決原材料市場飽和的問題。
而蒸汽機在紡織業的革命真正損害的是國外如菲律賓、日本等本土的紡織業。
因為他們的紡織生產力將會比大明落后一個時代,無論在質量上還是價格上都會遜色于大明。
到時候,大明的紡織統治全球根本不成問題,進而,大明種植棉花的百姓們壟斷整個全球棉花市場也不成問題。
但朱厚照沒有考慮到的是,士紳的利益被影響到了,你官營織造局一旦介入紡織業市場,自然會意味著紡織業市場的利潤會有一部分從士紳手里轉移到官營織造局手里。
而偏偏宦官們的腐敗又給了士紳們將矛盾轉移的機會,他們不直接提出自己反對內廷來松江府開辦織造局是因為擔心自己的利潤空間縮水,而是說,內廷的宦官一旦來松江府開辦織造局只會依仗勢力強行奪民之利,壓低棉花價格。
松江府的百姓們本質上還都是農民,是只顧眼前利益的群體,是容易被蠱惑的群體,(這里沒有歧視農民的意思,我也是農民出身,只是客觀闡述),何況,士紳們還都是他們本鄉的族人,因而,在聽風就是雨的松江府百姓們眼里,來松江府開辦織造局的羅祥等人就是來巧取豪奪的。
甚至,連自己無限制擴張棉花種植面積導致利益受損而出現的失落心情,也一股腦兒地順勢變成了對抵制內廷宦官開辦織造局的怒火。
……
“一旦蒸汽紡紗機在新的織造局開辦起來,大明的紡織品就會更加物廉價美,日本、菲律賓、琉球等國的本地紡織市場也會被我們壟斷,但朕認為,只怕只是這些國家的市場還不能滿足我大明的紡織品的市場容納量,我們得賣到更遠的地方去,去打開西域乃至西洋的市場!不然我大明百姓們所種的棉花滯銷怎么辦,工廠作坊所生產的紡織品賣不出去怎么辦!”
朱厚照這時候依舊只在宏觀上和內閣的官員們談論著關于蒸汽紡紗機運用后可能帶來的情況,即可能會使得大明對海外市場的需求量增大,而迫使大明需要開辟更多的航線,占領更多的海外市場。
內閣首輔王瓊不敢打擊皇帝朱厚照的積極性,多年為官的他已經越來越明白,上官說什么都是對的,自己即便不相信也得相信。
所以,盡管他能猜到所謂新的技術即便還沒有被天下所有人知道,但要想推行下去也不是易事,因為江南與京師不一樣,山高皇帝遠,官府在江南士紳百姓眼里就是土匪,有著天然的不信任感,別說開織造局,就算是要改革舊的織造局也很難。
當然,王瓊還是佩服自己皇帝陛下的英明之處的,畢竟能想到舊的織造局并一時間不好改造,而干脆直接開辦新的織造局。
王瓊藏愚守拙,沒有在朱厚照面前表現出自己比你皇帝陛下更了解江南士紳的一面。
而康海是學者型官員,比朱厚照還理想主義,自然也想不到這一層。
楊一清久在邊鎮,也不知道內政上的錯綜復雜之處,何況,他也是老狐貍,和王瓊一樣,心想陛下您說什么就說什么,臣都支持,都贊成。
而朱厚照幸好還有密奏可以看,還有錦衣衛的密報可以看,不然,他這個皇帝還真不能指望從自己內閣的幾位所謂的歷史上的能臣口中得知出蒸汽機出現后,在底層的百姓們對此事的真正反應。
“阻止開辦織造局?為何要這些松江府的士民要阻止,就算是松江府的士紳們阻止還情有可原!畢竟蒸汽機一旦由織造局利用起來,自然是會奪走他們的利潤,但是朕也下了詔,準許私人貸款向皇家工業公司購買新機器!
這些士紳又何必如此反對,還有這些百姓,他們種植棉花是農業生產,而新機器是改進紡織生產,只會對他們有利,緣何他們也反對。
另外,就算新的織造局會導致私人作坊裁員,朕也下了詔,著南直隸巡撫伍文定妥善安排!但事實上,織造局還沒開辦起來,也還沒導致裁員出現,這些松江府的士民們為何會如此抵制!”
朱厚照有些不解地問了起來,他可沒想到新的生產力在民間推廣會遇到這么大的阻力。
“愚民怎么會明白陛下的良苦用心,陛下勿急,天下人會懂得陛下之良苦用心的”。
內閣首輔王瓊勸慰了起來,他自然不會否定朱厚照,不會說皇帝你太天真了,天真的以為百姓們認為你是好皇帝,就會相信您內廷那幫宦官是好奴才,先不說宦官文官都是官,都是牟利爭利的官,只說士紳官員們把欺壓百姓的罪惡轉移到宦官身上,也會讓百姓們聞內廷而色變。
“永遠不要輕視了百姓,他們這么做肯定是有原因的,楊卿,你是鎮江人,對江南民眾所想應該比較了解,你說說你對此事的看法”。
朱厚照自從自己越來越強硬后,朝廷的官員們就一個個越來越狡猾起來,只要自己不主動問,他們是不會主動表現自己的。
楊一清沒想到皇帝朱厚照問了自己,一時有些慌張起來,生怕自己回答的不讓皇帝朱厚照滿意。
為官者皆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楊一清自然也不是真的想要去追究到真正的答案,如今他也只是暗暗想著皇帝陛下心里已經有什么答案,自己不能回答和陛下不一樣,那樣只會顯得自己和陛下見解不一致,而讓陛下輕視自己。
楊一清心想陛下說不要輕視了百姓,那自己認真分析一下百姓總行吧。
于是。
楊一清回道:“想必百姓們是擔心新的織造局會奪了他們的利?!?
朱厚照點了點頭,楊一清的回答不算回答了到了點子上,至少他是這么認為的,因為誰都能猜到百姓們阻止織造局開辦肯定是擔心新的織造局奪了他們的利,不然百姓們干嘛要阻止。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