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徐縉見江東表態(tài)支持程文德,心里自然是很稱意的,雖然他已經(jīng)能猜到江東是支持程文德出任左都御史的,以至于,徐縉還不由得看了夏言一眼,嘴角的胡須抖動了一下,得意之色盡顯。 “這個江東,好一個舉賢不避親!” 夏言心里暗罵了一句,他倒是沒想到江東會如此不避諱舉薦自己親家。 朱厚照看得出來,這次代表商人階級的清流領(lǐng)袖徐縉在左都御史一官位的角逐上,勝出的概率很大。 當(dāng)然,這只是在自己這個皇帝沒有干預(yù)之前。 現(xiàn)在,自己這個皇帝干預(yù)了,自然結(jié)果不一樣。 朱厚照雖然知道皇帝應(yīng)該搞平衡,不能讓一家獨大,但他也不愿意清流過大到影響朝廷大政方針的地步。 所以,朱厚照在知道新補閣臣嚴嵩與夏言聯(lián)盟后,也不愿意讓清流官員去擔(dān)任左都御史,進而使得徐縉等人有資格和夏言的勢力抗衡,甚至壓制夏言。 但是,朱厚照也知道不能讓夏言勢力過大,如果都察院也唯內(nèi)閣之命是從的話,也會影響自己的皇權(quán)。 所以,朱厚照更希望有第三方勢力介入,讓王朝的政治格局更加平衡,畢竟三角穩(wěn)定性更強嘛。 “英國公,考慮好了沒有?”朱厚照問道。 皇帝朱厚照的提示,讓英國公張溶知道了自己該怎么做,于是,張溶回道:“回陛下,臣薦舉原都督同知副總兵現(xiàn)警部尚書楊璘任左都御史!” “楊璘雖為武臣子弟,但乃京師大學(xué)高材生,且曾執(zhí)掌近衛(wèi)軍軍法處達六載,為人剛正,不畏強權(quán),曾敢彈劾總督史褒善不法事,也正因此,屢屢不被文臣所容,致使升遷無門,臣請陛下予以重用!” 朱厚照知道楊璘因為作戰(zhàn)導(dǎo)致傷殘后轉(zhuǎn)任文職,但也一直未升遷過,如今見張溶提起,便點了點頭:“楊璘的確是很適合的,眾卿以為如何?” 此時,夏言與徐縉、江東三人都是大腦一片空白,都沒想到張溶會推薦武將出身的楊璘充任左都御史。 最為驚駭和失望的當(dāng)屬徐縉,他是真沒想到英國公張溶會推出一個武將來。 讓一個武將擔(dān)任左都御史,這不是讓武將管文臣嗎,如此下去,御史言官如何能照拂文臣! 徐縉心里自然是一百個不愿意。 不過,張溶卻是極為愿意這樣的。 他本來還不敢推舉自己武臣勛貴系統(tǒng)的官員出掌都察院,畢竟他也知道,左都御史這個官職一直被視作文官才能擔(dān)任的職位。 但是張溶在得到皇帝陛下朱厚照提示,聽朱厚照說不必拘泥于文武和向自己使眼色時,他便開始意動起來,雖然他也的確被二皇子打過招呼還被二皇子暗示自己不要又投棄權(quán)。 但是,張溶想到與其討好二皇子不如討好皇上,何況討好皇上還能得到實惠,實現(xiàn)由武臣出任文官高級職位的先例,這樣將來武臣勛貴出將入相的希望也是有的,也會進一步改變武官被文臣一直壓著的局面。 至于二皇子,在皇帝和自己的利益面前,也自然算不得什么了。 英國公張溶的這個決定注定了他得罪了二皇子,但也的確是迎合了朱厚照,也開始了為自己武官集團爭取利益的步伐。 朱厚照不由得笑了,英國公張溶沒有選擇成為自己皇子的走狗,而是依舊選擇忠誠于自己,這自然讓他高興。 夏言在想了一會兒了后,也先站了出來: “陛下和英國公看重楊璘,臣想了想,也覺得楊璘比吳山更為合適,且臣也向陛下請罪,起先推舉吳山時,臣是存有私心的,因為吳山乃臣同鄉(xiāng),雖說舉賢不避親,但左都御史一職最看重的就是公正,所以為維護朝廷綱紀,臣認為推舉楊璘更合適!吳山乃臣之同鄉(xiāng),即便舉薦,也不該由臣舉薦!” 夏言這么說,看似給自己請罪,實則是在向皇帝表明自己公正,同時也在暗諷江東。 江東的確不由得臉紅了下來,也不由得拱手道:“既然如此,臣亦請罪,不該舉薦程文德,程文德乃臣姻親,臣棄權(quán)!” “很好,很好!”朱厚照大笑了起來:“眾愛卿能明察己過,知恥而后勇,可謂是大明好風(fēng)氣,當(dāng)然,舉賢不避親,你們也沒有錯,現(xiàn)在還是議左都御史人選一事,既然元輔改推楊璘,那便是三票,既然如此,擬旨,著警部尚書楊璘為左都御史,掌都察院事。” “謹遵圣諭!”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