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夏言先回了一句,以表示他是十分支持楊璘出任左都御史的。 當然,夏言中途變卦,愿意支持武將出掌都察院,也不是真的因為皇帝和英國公張溶有意讓楊璘掌都察院,他才不得不隨大流。 而是,他還考慮到讓楊璘出掌都察院不但迎合了上意,還阻止了徐縉和他背后的皇子想借此掌控都察院的機會,同時,也向英國公張溶賣個好,好將張溶徹底拉入自己的陣營中。 徐縉此時猶如被人狠狠地抽了一巴掌一般,整個人都是木的。 左都御史居然也不是自己的同黨! 居然會是這種結果! 江東無奈地看了徐縉一眼,還朝夏言方向挑了挑眉,意思是:“您徐次輔也看見了,不是我江某不想推自己親家程文德,而是首輔都帶頭要舉賢避親,還暗諷自己了,自己也不能再徇私情啊!” “夏言!好一個夏言!” 徐縉現(xiàn)在的確沒心思去生江東的氣,而很是氣憤夏言,他沒想到夏言這樣一個文官,寧可妥協(xié)讓武臣出掌都察院也不肯讓自己這些清流文官得掌都察院! 因為在徐縉看來,夏言這種行為無疑是對文官集團的背叛,無疑是媚上的奸賊! 但無論如何,朱厚照是很滿意這種結果的。 吏部尚書、新補的閣臣、左都御史,都不是清流文官充任,這無疑使得商人階級想操控朝政的計劃破產(chǎn)。 甚至,還成功讓武將執(zhí)掌了都察院,這意味著開始逐漸形成了武將管文臣,文臣管武將的互相制衡的局面。 不過,朱厚照也不得不承認的是,在廷推舞弊之后,于這次議政會任命新的重臣過程中,夏言這種改革派官員與徐縉這種代表商人階級的官員的矛盾也被自己利用得越來越大。 夏言無疑會成為眾矢之的。 因為正是夏言的提議,讓自己這個皇帝成功通過設立議政處,把商人階級培養(yǎng)出的大批文官排除在了帝國決策層之外。 不出朱厚照意料的是。 很快,朱厚照便收到了來自御史韓一右便上奏彈劾夏言議設議政處乃違背祖宗成法,意圖篡權攝政的行為,且直接言夏言有二十罪狀,一一列舉的十分清楚,要求朝廷誅殺夏言!且廢黜夏言提議設立的議政大臣制度! 夏言設立議政處是明證,而彈劾首輔的奏疏非一般的彈劾奏疏,所以,韓一右的奏疏能抵達御前。 不過,朱厚照也知道夏言設立議政處的建議會遭到天下許多官員的不滿,所以,他也有心理準備。 朱厚照對此只有一種處理方式,便是留中不發(fā)! 朱厚照能猜到自己留中不發(fā),無非是會造成一種自己這個皇帝過度寵信夏言以至于任由其掌權的輿論。 但朱厚照不是一個在乎輿論攻勢的人,所以,即便輿論說自己把偏信夏言,人老昏聵,他也所謂。 倒是夏言對此很在乎。 作為一個大明時代的人,夏言可沒有朱厚照這樣一個穿越者那么不顧一切,他還是很在乎自己的聲譽的。 畢竟大明的人好面子,推崇圣人,推崇君子,人人自我激勵要成為君子,被別人贊頌,夏言也不例外,像朱厚照這種不在乎面子只在乎里子的只是少數(shù)。 所以,當韓一右的彈劾奏疏一被夏言得知后,夏言就上疏辭官,以此表明自己不貪戀權位,不是一些人口中的所謂有野心的權臣。 。樂文手機版更新最快網(wǎng)址: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