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朱厚熜這么說后,就對黃錦吩咐說:“將海瑞所上的這道奏疏只批‘知道了’三個字,原戶部題本照舊執行。” 海瑞在收到御批后,倒也沒有多言,只是捏著朱本站在左順門外好一會兒。 接著,他就回了戶部的公舍。 自從吏制改革后,各部衙就陸續建造了集體住宅形式的公舍。 海瑞也因為在戶部觀政有一處屬于自己的小院落,而省去了大量房租開支,也就因此把寡母妻女接來了京師。 時下正值十月,天已越發的冷。 在海瑞回來的時候,天就已經飄起了雪。 為此,他特地買了床棉絮與一些煤炭回來。 眼下這些過冬之物的價格都很親民,其便宜之程度,尤令四十歲的海瑞感觸頗深。 因為他記事以來,對這些御寒之物的價格的確如跳水一樣在下降,而到如今,不只是他這樣的小官可以隨意買這些物件,即便是庶民也能隨意買這些御寒之物。 盡管他是后世海南人,可由于小冰河氣候影響,這個時代的廣東海南冬季也是會下雪的,這一帶的百姓也是需要嚴肅對待過冬之事的。 如據《廣東通志》記載,明正德元年(1506年)冬,廣東瓊州府(海南)萬州雨雪,正德四年(1509年)冬,廣州潮州隕雪,厚尺許。 又有海南臨高縣的《臨高縣志》記載:明崇禎九年(1637年)十二月望日(十五日),臨高縣“雨雪三日夜,樹木盡枯”。 所以,朱厚熜提高棉業生產力和煤炭開采量,讓兩者價格大跌后,會讓多少庶民不凍斃于冬季,是難以估量的。 畢竟這個時期的南北方都在承受著嚴寒的折磨。 可能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回來了?” 海母在海瑞回來時,也從紡車上站起身來,先笑著問了一句。 海妻也從廚房內探出了一個頭來。 海瑞女兒也在這時從屋里跑了出來。 “是的,母親!” 抱著棉絮、提著一簍煤炭的海瑞笑著答應了一聲,就把煤炭放在了地上,然后向海母鞠躬行了一禮,接著才把棉絮拿進了屋。 海母則坐下來繼續紡紗。 盡管眼下土布受大規模機器紡紗織布的影響,已經賣不上價,很多需要掙錢的家庭婦女已經轉型做刺繡、印染,不需要急著掙錢的婦女已經只能全職帶娃,但海母還是會自己紡紗織布,以爭取繼續維持在穿衣上的自給自足,而不用額外增加開支。 “我聽說,皇上要下旨給單親家庭與多子家庭給補貼,還要給多生孩子的父母賜冠帶旌表,生產的婦孺還賜牌坊廩食?” 在海瑞走來幫自己母親捻線時,海母也問起海瑞眼下的新聞來。 海瑞微微一笑,眼下報業盛行,又加上在天子腳下,所以他對自己母親知道朝中的事也不足為奇,只笑著回答說:“是有這么回事。” “這可是想也想不到的好事。” “你說當今這皇上怎么就這么會治國?我也是活了幾朝的人,還沒見過哪個天子如此為婦幼舍得出錢的。” 海母不由得笑著說了起來。 海瑞凝重地點了點頭:“當今陛下治國務實有方,雖操權嚴苛,但愿意讓利于民,乃至為富天下百姓殫精竭慮,不滿足于現狀,故才有今日家家無凍餓之患,亦能有余財賑婦幼。” “你說的自然沒錯,但我明明看見到的是,我們百姓越來越不用以前那么辛苦,很多年輕一點的媳婦懶的都不自己織布了,成天除了帶孩子就是坐在一起東家長西家短的聊起來。” “頂門立戶的男子也一樣,很多也不用像以前一樣非得種完自家的田還得去打短工才能養活一家老小,現在都是干完自家的活就去找不要錢的戲和話本聽,跟那些相公一樣蕭灑。” “總之,這些年輕百姓,好像都沒有我們老一輩的時候那樣勤勞了,但偏偏糧價、布價這些靠我們老百姓生產又離不開的東西還一年比一年便宜。” “你說,這是怎么做到的?” “莫不是真如傳聞那樣,當今皇上能直接變化出許多糧食布匹出來,所以百姓不用像以前那樣辛苦不說,還能日子越過越好?” 海母好奇地看向海瑞。 她一向對朝政大事是不感興趣的。 但架不住眼下嘉靖朝的經濟發展太快,基本上一兩年就會出現顯著的社會變化。 所以,她也就不得不主動詢問起自己這讀了許多書的兒子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