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嚴嵩的心里十分清楚,眼下正是需要他這位內(nèi)閣首輔站出來的時候,這個責任,他嚴嵩擔也得擔,不擔也得擔。 隨后,只見嚴嵩將內(nèi)心紛亂的想法盡數(shù)壓下,在環(huán)視一圈后,沉聲吩咐道:“無論如何,咱們得想辦法攔住他們,總之不能讓事態(tài)進一步擴大,以免惹怒圣上!” 嚴嵩的話音剛落,只見一旁的徐階出言應和道:“嗯,嚴閣老說得有道理,事不宜遲,咱們這就出發(fā)吧!” 徐階的心里十分清楚,無論接下來能否成功攔住那群言官,他都不需要承擔太多的責任。 畢竟,嚴嵩是內(nèi)閣首輔,而且這個提議也是他提出來的,自己只不過是遵照執(zhí)行罷了。 …… 紫禁城,乾清宮。 此刻,嘉靖正盤坐于蒲團之上,眼睛似閉非閉。 此時的嘉靖,已然陷入了冥想狀態(tài)之中,或許是察覺到外面?zhèn)鱽淼膭屿o,只見嘉靖眉頭微皺,無聲自語道:“呂芳,他在這個時候來干什么?” 隨后,只見嘉靖退出冥想狀態(tài),從蒲團之上緩緩起身,不多時,只見呂芳邁著分外急切的步伐,進入了乾清宮。 “奴婢見過陛下!” “嗯。” 嘉靖在應聲后,轉過身來看向呂芳,出言詢問道:“呂芳,怎么這么著急,出什么事了?” 呂芳聽聞嘉靖此話,當即上前,從袖中將一封奏疏取出,并高高舉過頭頂,硬著頭皮道。 “啟……啟稟陛下,朝中突然有許多官員上疏,說是景王殿下在京城內(nèi)滯留的時間太久,不符合祖制,因此,他們想……” “他們想要讓景王即刻離京?” 嘉靖說完,便從呂芳的手中接過奏疏,開始瀏覽起上面的內(nèi)容。 “是、是的,陛下!” 呂芳說完,不由得心頭一慌,畢恭畢敬地跪伏于地,等待著嘉靖的決斷。 待嘉靖將手上那封奏疏的內(nèi)容瀏覽完畢后,將其放至一旁,挑了挑眉,看向呂芳所在的方向,出言詢問道:“呂芳,朕先前不是說過,等景王參加完冊封皇貴妃的典禮后,就讓他回封地嗎?” 在察覺到嘉靖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后,只見呂芳強作鎮(zhèn)定,出言應聲道:“陛下,在這之前,奴婢就已經(jīng)派人將這個消息散播了出去,誰知道……” 呂芳在說到這里的時候,很快反應過來,當即向嘉靖請罪道:“陛下,是奴婢考慮不周,還望陛下責罰!” 嘉靖聞言,只是頗為淡然地瞥了呂芳一眼,出言吩咐道:“行了,這件事情也不能全怪你,起來吧!” 呂芳聽聞嘉靖此話,臉上滿是感激涕零的神色,當即從地上起身,恭敬道:“多謝陛下!” 在這之后,只見呂芳在腦海中組織好語言,看向嘉靖所在的方向,又繼續(xù)道:“陛下,實不相瞞,據(jù)奴婢先前得到的消息,刑部給事中歐陽一敬帶著胡執(zhí)禮等一眾言官,已經(jīng)到了正陽門了!” “他們說,要面見圣上,痛陳其中利害!” 嘉靖聽聞呂芳此話,點了點頭,緊跟著開口道:“嗯,朕知道了!” 對于接下來該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言官,嘉靖目前也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 這一次不比以往,言官們的要求是十分合理、且正當?shù)模吘梗呀?jīng)就藩的藩王,能夠在京城內(nèi)停留的時間,本就十分有限。 景王能夠在京城內(nèi)滯留一個月的時間,已經(jīng)算是奇跡了! 自古帝王,都拿言官沒什么辦法,言官,位輕而權重,他們可以肆意彈劾官員,指責君王而不用擔心受到任何處罰。 他們甚至可以指著皇帝的鼻子罵,皇帝也不能當場發(fā)作。 畢竟,除了極少數(shù)昏聵至極,什么都不在乎的皇帝外,誰也不敢在史書上,落得個擅殺言官的評價。 頂多是事后給他們穿小鞋,讓他們丟官棄職,而這對于言官們來說,是莫大的榮譽,他們對此皆與有榮焉。 “看來這背后是有人在推波助瀾啊,這個逆子,居然在朕的面前,耍這種手段!” 一旁的呂芳自然聽到了嘉靖的這句話,只不過他佯裝沒聽見,眼觀鼻鼻觀心,盡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畢竟,只要稍微一想就能夠想明白,將景王從京城趕回封地后,從中獲利最大的便是裕王,而朝野上下,也只有裕王有這個動機,以及能力。 “裕王啊裕王,您還真是走了一步昏招啊!” 呂芳想到這里,微不可查地搖了搖頭。 在這之后,只見嘉靖轉過身來看向呂芳,出言吩咐道:“也罷,呂芳,待會兒隨朕去一趟吧!” 待嘉靖的話音落下,呂芳的臉上滿是掩飾不住的震驚之色,猶疑片刻后,出言勸慰道:“陛……陛下,您真的決定去見那群言官,要知道,那個歐陽一敬可是……” 嘉靖將呂芳臉上的畏懼之色盡收眼底,擺了擺手,緊跟著開口道:“怕什么,隨朕去一趟便是!” 眼見嘉靖態(tài)度如此堅決,呂芳也不敢再出言勸慰,只得點頭稱是:“遵命,陛下!” …… 此刻,正陽門外,以歐陽一敬為首的一眾言官,與匆忙趕來的內(nèi)閣,陷入了對峙的局面。 只見高拱將目光分別從歐陽一敬,以及胡應嘉的身上掃視而過,出言斥責道:“歐陽一敬,你如此大張旗鼓,帶人聚集于正陽門外,是想要干什么!” “悖逆犯上,目無尊卑,陛下平日里忙于國事,豈是你們能夠擅自打擾的,你們的心里還有沒有陛下,還有沒有我大明朝?” 歐陽一敬身旁的胡應嘉,見高拱二話不說,上來就給眾人扣上一頂目無尊卑、悖逆犯上的大帽子,不由得感到頗為氣憤,當即站了出來,出言辯駁道。 “高閣老此言差矣,我等此番,便是為了我大明,絕無半點私心!” “哼,冠冕堂皇的廢話,依我看,你們這些口口聲聲說是為了我大明朝的人,嘴上說的好聽,心里全是私心,大明兩京一十三省是在內(nèi)閣的肩上擔著,不是你們!”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