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我的華山派-《華山武圣》
第(3/3)頁
所以到最后鮮于通也沒有去看鄧師叔,果然到了夜里鄧師叔就開始迷糊,到第二天中午便撒手人寰。
鮮于通一回到山門竟然就要披麻戴孝辦理喪事,等到鄧師叔葬到后山祖林,又過了鄧師叔的頭七,才算完結。
這時候華山派老一代三老和陳師叔,鮮于通等第六代弟子全都在山門聚齊,鮮于通就將眾人叫到一起,想著把華山派的門規改一些,將門戶之見也打消一些。
華山第六代弟子中李師伯的四名弟子年齡最大,都是鮮于通的師兄,最年長的已有近五十歲,年輕的也四十左右,而剩下的六代弟子中則是鮮于通、鄧清、李馱、王巡最長,四位師叔的弟子現在也就二三十歲的年紀,加上陳師叔的一名弟子,六代弟子總計有31名,其中除了鮮于通武功最高,四位師兄也就是二流三品到二品的水平,反倒是鄧清和李馱已經到了二流一品的境界,王巡及其他師弟也都參差不齊,武功高的如王巡、路青松也不過是抱元勁大成,二流三品巔峰到二品的水平,武功低些的更是不入二流,但是整體來說已經不算差,那少林圓字輩和峨嵋四代弟子也未必強的過他們。
倒是老一輩的岳、高二老現在五十出頭,正當壯年,內力渾厚,刀法精湛,也是一流三品的高手,鮮于通估計只算內功二老在三品中應該只能算較弱的一等了。
鄧師叔已死,常師叔內功到進步不大,還在二流二品游蕩。
第七代弟子又還未成長起來,算不得戰力,鮮于通看著紫氣東來堂內坐著的三十多人人氣勢如虹,就知道在自己的領導下華山派蒸蒸日上,凝聚力和向心力也勝過以往。
鮮于通提出要修改門規后,六代弟子倒是都無意見,可是華山三老和陳師叔卻有些著急,鮮于通又苦口婆心說了半晌,最后還是以掌門身份硬壓才算同意,最后修改后的門規對弟子的束縛力松了一些,但是對弟子的上升渠道和學習高級武功的途徑細化并強化了,以后的歷代弟子想要提高身份,學到高明武功就要按照門規中明確說出的貢獻方能換取,如此改下來華山派看似對弟子管的松了,實則抓得更緊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