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5章 自作孽,不可活-《動力王朝》
第(3/3)頁
“……”
沃爾夫岡·梅東徹底沒話了,如果潤華實業真的打定了主意,一架TU—154M或者TU—204只使用10年,哪怕后期的使用成本比較高,但因為超低的售價,與波音737、空客A320這些飛機相比還是有一定的綜合成本優勢。
他很想說你這是耍流氓,哪有這樣用飛機的,你這是浪費你知不知道?可似乎在德國漢莎航空公司,每架飛機的平均使用壽命也就是15年。
陳耕接著道:“我記得您們告訴我,說MPC—75—100的售價大約是2000萬美元,略低于麥道公司的MD—82、相當于波音737和空客A320的80%?不知道與TU—154M相比有多大的優勢?后續的MPC—75—200的成本又是多少?”
成本是個大殺器,陳耕這支武器一亮出來,沃爾夫岡·梅東瞬間就失去了辯駁的勇氣,整個人面如土色:和蘇聯人相比,你們MBB公司可不是最好的選擇,我們未必一定要與你們合作。
陳耕雖然沒有將這番話明說出來,但沃爾夫岡·梅東又不是笨蛋,怎么可能聽不懂?
何況MBB公司自己也不是沒有偷偷計算過MPC—75的實際生產成本,如果在德國本土生產、搭載BR715發動機,一架MPC—75—100的成本大約是2300萬美元,放到在中國生產的話,憑借中國低廉的人力成本,總體成本大約可以降低到2050萬美元左右;至MPC—75—200,在德國本土和中國的成本則分別為2400萬美元、2700萬至2800萬美元,與MPC—75的競爭對手相比并沒有明顯的優勢!
MBB公司依仗的,就是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我們在成本方面雖然沒有優勢,但也沒有明顯的短板不是?
但現在,麻煩來了。
對于中國人來說,與MBB合作還是與圖波列夫設計局合作,并沒有什么明顯的區別,但對于MBB公司來說,如果沒有潤華實業這個合作伙伴,那簡直就是天塌了,MBB的航空夢將徹底破碎,只能成為空中客車集團的一個零配件供應商——這絕對不是MBB希望看到的,也是MBB公司努力掙扎了這么久的根本原因。
沃爾夫岡·梅東沉默不語,他忽然想到了一個中國朋友對自己說過的話:自作孽,不可活。(未完待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