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5章 誰說我們做不到?-《動力王朝》
第(2/3)頁
這當然不行!絕對不行!
作為西飛的總經理,茅東海責無旁貸:“宋總,您這話就不對了,國家委派大家來開這個討論會,不就是為了確定轟—8的這個技戰術指標么?而且這些技戰術指標可不是我們西飛商定的,我沒記錯的話,這個建議將最大起飛重量標定在160噸的建議,是你們成飛踢出來的吧?我記得我們當時的建議是直接標定在180噸至190噸的來著?”
“啊,這個……”宋總老臉一紅,支支唔唔的,故作而言他,就是不肯正面回答。
見宋總變相服軟,茅東海也不為己甚,將矛頭移向中電14所的李總工程師,茅東海一臉失望的道:“李總工,如果轟—8能立項,這怎么著都離不開你們中點14所的配合吧?咱們是一家人啊,你這真是……太讓我失望了……”
“啊……這個……”李總工程師老臉通紅,看樣子很有種找條地縫鉆進去的沖動。
一圈下來,無人是茅東海的一回合之將!
看著縱橫捭闔、無人能敵的茅東海,陳耕的眼珠子都直了:怪不得對黨員的要求里面又一條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吃苦”哥們是只聽過沒見過,但“特別能戰斗”這一條今天是真見識到了,牛X!真牛X!
末了,打遍全場無敵手的茅東海茅總意氣風發揮舞著胳膊,頗有幾分揮斥方遒的意味:“不過宋總說的也很對,如果我們給轟—8劃定的技戰術指標只比計劃中的轟—6改型強出來那么一點點,那轟—8還有什么上馬意義?在這里,我代表西飛向大家表個態……”
茅東海的話還沒有說完,立刻就有人叫道:“茅總,您先別忙著表態,你還是先想想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吧:你們西飛造過的最大的飛機也就80噸出頭,160噸都已經是翻了一倍了,再大?你們西飛行不行?”
這倒是一個非常現實的問題,西飛剛剛協助海航部隊完成的轟—6丁(D)改進型的最大起飛重量也不過才80多噸,按照航空工業的漸進規律,在已經掌握80噸飛機制造技術和工藝的情況下,再漸進個25%至30%是一個比較靠譜的數字,也就是開發一款最大起飛重量100噸左右的飛機的把握比較大,一下子提升100%就已經算是大躍進了,怎么著?現在這意思是連100%都不滿足?都是在航空工業口工作了多年、對國內的工業技術水平和科技水平、材料水平相當了解的人,誰還不明白這其中的難度有多大?
茅東海一臉傲然的道:“只要研發經費能夠保證,我們西飛沒什么不行的,”目光從各家材料研究所、電子科研所的老總們臉上逐一掃過,茅東海問道:“諸位,如果大家的經費能夠保證,研發方面有沒有問題?”
誰敢說有問題?在場的各家即將與轟—8項目做配套的研究院所的領導們眾口一詞的表示,只要經費沒問題,自己這邊絕對沒問題。
敢說自己這里有問題?那不是把送上門的錢往門外推么,這年頭想要弄點研發經費多難啊,求爺爺告奶奶、膝蓋都磨穿了也弄不到兩毛錢的經費那才是常態,現在有送上門來的經費還敢往外推?你這個老總(所長)還要不要干了?
剛剛被宋老當槍使了的陳耕也適時的插了一嘴,幽幽地道:“國家沒有給轟—8的研發下達具體的研發期限,潤華實業的要求不高,10年內能造出第一架原型機就行,10年不夠,那就15年,15年不夠,那就20年。”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