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寧教初學者,不理爛架子。改拳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個人在長期的訓練過程中,身體的肌肉已經形成了一些記憶,在運動過程中會促使自己的身體機能去做本能反應。 而更改這種行為,需要做到兩點,一個是心底深厚的潛意識的認同,另一個就是身體上對于新的行為動作的載入。 而在這個載入的過程中,原有的程序和習慣必然遭到破壞,這也就導致了李冰洋的實力會暫時性下降。 至于何時恢復和超越原來的自己,這就要看一個人身體的適應力了。 李冰洋不是初學者,自身對于武學有一定認識,所以任志超采用了儒家的知樂法進行教學。 知樂法是儒家千年心法之一,為儒門大賢冉雍所傳。 這門心法和曾參的內省法都是儒家流傳的最廣的心法。兩者一外一內。 知樂法的核心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共一十六字。 對于學習,了解怎么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 內省法由內入外,正心修身,齊家冶國。 而知樂法,本為由外入內之法。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冶其國;欲冶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其實所謂的知,好,樂。三重境界。其根本在于引導。 一個孩子自己去控制自己的情緒很難,可是如果有大人的教育和引導就會簡單很多。 大多數人小時候不喜歡學習某些學科,是因為討厭傳授者,而不是因為對于學科的本能反感。 任志超在武學上造詣不淺,對于教育的手段,他也有著很深入的功底。 他甚至專門做過調查,問了好多小孩子,為什么語文,或者數學,或者英語不好。 小孩子們的回答大多數都是老師批評,或者不喜歡老師。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