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猛烈炮戰-《北洋梟雄》
第(3/3)頁
每天成片的火炮落在對面的皖軍陣地上,都能夠造成對面敵軍以及平`民的大量傷亡,而這種情況在皖軍撤退到金陵城區的時候更為明顯,無數的炮彈落進金陵城區,給皖軍造成傷亡的同時,實際上死傷的平`民更多。
這年頭的奉軍打仗的時候可不怎么顧忌平`民的傷亡,奉軍的炮兵指揮官們發起炮擊的時候,從來就不考慮炮彈會不會落進`平民當中。
戰爭時期的普通百姓,永遠都是最為凄慘的,持續多時的金陵戰役給奉皖雙軍造成了上萬人傷亡的同時,卻是給當地的普通民眾造成了超過十萬人的傷亡。
為了躲避戰火,無數的金陵以及周邊的民眾拖家帶口離開家園,然后前往上海、杭州甚至渡江北上江北等地區,他們不管往哪里走,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離開戰場,有多遠就走多遠。
這些人用后世一個很時髦的名詞來說就是:戰爭難民!
只是和后世諸多人會關注難民不同,這年頭哪怕是段祺瑞自己都是不怎么關注自己轄區的這些戰爭難民的死活,甚至還為了補充前線部隊的戰損,段祺瑞還派出了部隊和官員在難民當中大肆強征民夫以及士兵。
每天無數的壯年男子都是會被皖軍強征,有些身體條件好的則是被經過簡單訓練后就是補充到前線,然后充當炮灰士兵,身體條件較差的那些人則是被當成了民夫,在槍彈的威脅下幫皖軍運輸彈藥補給。
這種事不僅僅發生在皖軍,實際上還發生在每一支軍閥部隊里,哪怕是奉軍也不例外。
不過奉軍強征壯丁一般都是不會把他們直接補充到部隊當炮灰消耗,后方還有大量新兵的奉軍實際上是不缺乏新兵的,奉軍強征的壯丁一般都是被編入了軍需部的各種民夫團,運輸團里頭。
奉軍在后方諸省擁有的數十萬民夫是怎么來的,大部分都是強行征召來的,嗯,而且還是不給薪資的那種,甚至有些時候連吃的都需要這些壯丁民夫們自帶。
興許后世的人們會看到這樣的文字:蘇系統治區的民夫踴躍支援前線,自行攜帶糧食,獨輪車給前線浴血奮戰的奉軍運輸補給,有力的支持了蘇系的統一大業。
但實際情況呢?這些民夫就沒幾個是自愿來給奉軍運輸補給的。
也許有人說了,奉軍為啥不雇傭大量民夫運輸補給,一定要用強行征召呢?
趙東云對此的回答就是:沒錢!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