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工業和土地-《北洋梟雄》
第(1/3)頁
盡管這兩年在國內工商界大出風頭的是福元機器廠這種典型的重工國防企業,但實際上區區一個福元機器廠并不能代表國內工業的發展,頂多就是起一個帶頭作用而已,真正讓當代中國實現工業城市化,讓財政得到大幅度提升的還是輕工業。
最為明顯的就是紡織和大豆產業,自從趙東云大力扶持紡織業和大豆產業以來,這兩項產業已經成為了東三省、直隸等地的支柱性工業。
這兩年內直隸、奉天兩省的紡織業澎湃發展,自從日俄戰爭后擠占了原本東洋布的市場,日俄戰爭結束后,雖然東洋布卷土重來,但已經很難撼動國產機制布的市場了,目前北方中國的機制布市場,國產機制布占據了大部分市場,東洋布占據了一定市場,而英國等歐美國家的洋布只占據了小部分市場。
得益于發展迅速的紡織業,近年來增加了大量的產業工人,極大的帶動了北方省份僅有的幾個工業城市的發展,比如葫蘆島、唐山、營口等。
除了紡織業外,東北的大豆產業也是兩大支柱產業之一,而且對于東三省來說,大豆產業更為重要,因為大豆產業乃是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結合的相當密切的產業。
東北無數農民種植大豆,然后被那些商人們收購,這些大豆一部分直接出口或是銷往國內南方地區,一部分則是被榨油企業收購,然后進行初加工,生產出豆油、豆餅這兩樣產品并出口。
東北的大豆產業,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出口型產業,對于蘇系的國際貿易體系而言非常重要,它可以讓蘇系獲得極為寶貴的外匯。
更加重要的是,它可以養活數以百萬計的人,包括種植大豆的農民,包括榨油廠的工人。
甚至可以說,這個年頭的東北大豆產業甚至比東北豐富的煤鐵資源更加重要。
為了扶持大豆產業,趙東云早幾年開始就已經是給出了大量的優惠政策,對于農民而言,統一農業稅,廢除大量的苛捐雜稅,盡管從上繳國家賦稅的層面來說,農民的負擔更加大了,但是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沒有了大量名目繁多,不透明的苛捐雜稅,農民們就不用面對前清時代的各種攤派、稅吏的刁難,實際負擔可以說是大大減輕了。
對于工商方面,趙東云讓東北的幾家大型大豆產業的商行帶頭,成立了大豆商會,在收購農民出產的大豆上和那些洋行進行競爭,同時在出口產業上,也是繞開了那些洋行,直接登陸倫敦、日`本市場,免的讓那些洋行在出口階段又是從大豆產業撈取利益。
這些措施的實行,必然是需要政府方面大力帶頭的,比如大豆早年登陸倫敦市場的時候,就是官方帶頭接洽。
在大豆產業的一系列生產、銷售過程中,共和政府從中獲得了大量的稅收,同時還有極為寶貴的外匯。
“得益于歐洲市場的開發,我們預測今年的大豆出口量還會進一步增加,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開始相當多一部分的大豆產量已經開始流向旅順!”工商部總長趙鄂拿著一份厚厚的報告,一邊說著一邊翻開報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