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財政整頓-《北洋梟雄》
第(1/3)頁
中國數千年歷史里,可以說不管是那個朝代的土地改革,包括1949年后的土地改革,都是沒能徹底解決土地問題,它總是隔一段時間就爆發一次。而真正解決土地問題的核心其實只有一條,那就是工業化,其他什么抄家分地,限租令都是扯淡,治標不治本的東西。
只有大規模的工業化,使得民眾的從工商業里獲得足夠的收入,甚至是獲得超過種地的收入,這才能夠真正的解決土地問題。
而這個方法和土地的所有制,和土地政策沒有關系。
當然了,對于現在的中國而言,談大規模工業化還太早,所以趙東云得做一些治標不治本的事,用以緩解國內的土地問題。
這限租令就是他的第一步,后續他還準備施行一系列的政策,他不要求做到讓每個農民都擁有土地這種高大上的事,他只需要治下的農民在租地耕種的時候,收獲的糧食足以養活自己而已。
而搞這些的目的乃是緩和矛盾,并不是說解決矛盾。
現在的趙東云需要的不是什么一場大規模的土地運動,他需要的是‘穩定’這兩個字,只有一個穩定的后方大環境,他才能夠集中所有的精力來玩這場國內的爭霸,如果后頭天天出什么問題,那么他也不用打仗了。
在土地問題上,趙東云顯得謹慎,然而在財政系統的整頓上,他卻是一直都是非常激進的。
自從1905年主政奉天以來,他實行的財政政策就是非常激進,收攏地方政府的財權,把收稅的權力統一受到了中央財政部,把稅收收上來后,一部分上繳國庫,也就是所謂的國稅,一部分留在地方,也就是地稅。同時大規模的整合稅種,把諸多的苛捐雜稅整合為幾個簡單的稅種,比如農民身上負擔的稅種就從以往的數種甚至十幾種簡化為農業稅一種,而商業上也是通過用營業稅、增值稅這兩種主要的稅收來取代以往的厘金、各種攤派。
普通民眾負擔的正稅雖然大幅度提高,但是卻沒有了各種攤派,雜稅,對于普通民眾而言,實際上負擔還是減輕了。
收征稅權回中央,整合稅種,這就是蘇系財政的兩大核心政策。前者的目的相當簡單,而且對于蘇系財政而言極為重要,前清在近代為什么那么悲劇,可以說一大重要原因就是中央財權下方,使得地方督撫擁有了獨立的財政大權,而這對于任何一個正常國家而言都是不可接受的,前清時代中央政府想要做些什么,都還的求著下面的督撫。
趙東云可不希望自己統治的國度也出現這種問題,所以主政東三省的時候,他就是開始收攏財政回歸中央財政部,這一點在入住京師之后更是明顯,他相繼整頓了直隸、河南、山東等省的財政系統,核心就是把財政大權,尤其是征稅的權力收回財政部,避免讓地方政府插手財政大權。
現在蘇系統治下的各府縣,是沒有任何征稅的權力,以唐山行政公署下屬的永平府灤州市為例,這個近年來迅速崛起的重工業化城市,依靠唐山工業公司為龍頭,打造出了唐山工業開發區,它這個縣級市的財政收入在去年就已經突破了千萬大關,號稱國內第一爆發富城市。
然而灤州市的千萬`稅收在征收的過程中,實際上和灤州地方政府沒有半點關系,都是財政部下屬的灤州財政局進行直接征收的,而灤州財政局并不歸屬灤州市政府管理,而是直接歸屬財政部管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