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章 秋風掃落葉-《北洋梟雄》
第(3/3)頁
楊德彪也能理解段祺瑞的這種狀態,換成了誰兩年前還掌控著大半個南方中國,手掌數十萬大軍的梟雄,連接經歷兩年的失敗,最后丟失兩江、閩浙,數十萬大軍損失殆盡,只能帶著不足五萬的殘兵退守廣東的話,誰都會接受不了。
去年下半年自從江南戰役慘敗后,皖軍在奉軍的連續南下攻勢下,先后丟失浙江、福建、江西,在上述三地再一次把皖軍的最后一點家當損失殆盡,就連靳云鵬的第二混成旅也是在贛州戰役里再一次被重創,靳云鵬只能帶著不足萬人退往廣東。
皖軍的另外一支嫡系第四師雖然沒有經過大規模的慘敗,但是連續戰斗失利,這損失累計起來也是非常驚人,當年兵力超過兩萬五千人,用于四個炮兵營七十五多火炮的第四師如今已經只剩下一萬人左右,火炮不足三十門。
如今的皖軍,早已經不復當年的盛況,只剩下不足五萬人的殘兵敗將而已,而觀后續發展,等奉軍的繼續南下,這廣東肯定也是守不住的。
在這種情況下,段祺瑞也是不得不主動向居仁堂的趙東云傳遞了一個消息,那就是投降!
段祺瑞已經不奢望繼續爭霸,更不奢望自己投降后自己還能在國內擁有多大的政治地位,他只求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第四師能夠有一個善終,他不愿意自己麾下的皖軍最后一點種子都沒能剩下。
另外一方面,他也是看到蘇系統一中國已經是大事不可阻擋,既然阻擋不了,那么就讓自己為國內的統一和共和出最后一份力氣吧。
說到底,他還是北洋人,他對北洋的感情要甚于他對國家和民族的感情。
不管是自己勝了還是趙東云勝了,這天下終歸是北洋人的!
自己給趙東云最后一份禮物,九泉之下的袁公知道了,想必也會欣慰的。
得知段祺瑞有意投降后,哪怕趙東云有信心直接用武力拿下廣東,但是段祺瑞的主動投所造成的影響不是張國泰,張殿如他們能夠相提并論的,段祺瑞一旦投降,那么就代表著北洋體系已經是徹底承認了趙東云是北洋這個體系的最高領導者,這對于后續統一中國而言具有極大的政治意義。
所以他才派出楊德彪和王汝賢,讓楊德彪去是為了體現自己的誠意,讓王汝賢去,是為了聯絡北洋舊人的感情。
不管怎么說,他趙東云,段祺瑞都是北洋的一份子,而王汝賢也是北洋的一份子。
所以今天在座的三人并沒有多談就是結束了會談。
在王汝賢和楊德彪出門的時候,段祺瑞說了最后一句話:“轉告子楊,我段某也是北洋人!”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