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段祺瑞進京-《北洋梟雄》
第(1/3)頁
1908年的中國國內局勢,主要還是圍繞著奉皖兩軍的爭霸進行,這兩個北洋體系內最大的軍閥相互打了一年多,終于是在1908年夏天分出了勝負,至于1908年夏天江南戰役結束以后,奉皖兩軍雖然說還打了幾場規模較大的戰役,比如金華戰役、九江戰役、南昌戰役,但實際上這些戰役都沒有太大的懸念,皖軍基本上是被奉軍吊打,絲毫沒有轉敗為勝的可能性。
在皖軍相繼丟失了江西和福建后,哪怕是在樂觀的人都不會認為皖軍還能支撐下去,下一步廣東的失守也能在預料之內。
時間到了1909年初的時候,段祺瑞雖然還抱有將近五萬的殘兵,但實際上他已經是失敗的不能再失敗了。
段祺瑞雖然滿腔的不甘心,但是他也知道,局勢到了現在這個地步,繼續無所謂的掙扎已經無濟于事。
不甘心的同時,他也是徹底絕望了。
現在的段祺瑞考慮的并不是如何對抗趙東云,爭霸中國,考慮的是如此利用手中僅有的資本和趙東云進行談判,以換取最優厚的條件,他并不奢望趙東云能夠善待自己,他只希望能夠給追隨自己多年的手下們謀一條出路,一條繼續活下去的路。
到了今天還能夠跟隨在段祺瑞身邊的皖系官員、將領們可以說都是段祺瑞的嫡系,至于那些墻頭草們早已經是在江西、福建等地投誠蘇系了,段祺瑞已經沒有信心帶領他們繼續爭霸下去,但是他也不愿意這些和他一起奮戰多年的手下走上徹底失敗,落的被驅逐出國,流落到租界當寓公甚至和雷震春一樣自殺身亡的結局。
除了給手下們謀取一份前程外,段祺瑞內心里還有另外一個想法,那就是皖系雖然敗了,但這是北洋內部戰爭的失敗,段祺瑞雖然是皖系的當家人,但他更是北洋這個體系的一份子,現在既然自己不能領導北洋統一中國,那么身為北洋的一份子,他還是希望看到趙東云統一中國的,為此,他打算給北洋這個體系貢獻屬于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
面對段祺瑞的條件,趙東云并沒有考慮太久就是很痛快的答應了下來!
他向段祺瑞承諾,皖軍內的高級將領愿意繼續在中央軍效力的,一律按照皖系軍銜重新授予軍銜,并且擇優充實到各部隊任職,文官方面,也是原則上只要該員愿意轉而效忠中央共和政府,那么也會接受,并另派他職。
皖軍殘余部隊處理上,因為奉軍自身已經是陸續把混成旅改編為師,原則上已經不新建混成旅這種部隊,再加上第二混成旅已經是名存實亡,殘兵不足千人,所以第二混成旅將會撤銷番號,殘部編入第四師。
而第四師也將會按照奉軍的編制進行改制,原來第四師是三旅制,不過自從補充旅在金陵全軍覆沒后,第四師只剩下第七旅、第八旅,到了現在的時候,第四師實際上已經只剩下一萬出頭,哪怕是再加上第二混成旅的千人殘兵,也不足一萬四千人,這個人數實際上還不夠奉軍里的普通步兵師的兵力。
第二混成旅撤銷番號,殘部編入第四師后,段祺瑞則是辭去該師師長的職位,有第二混成旅旅長靳云鵬接任第四師師長。
而且趙東云還接受了段祺瑞的請求,將會對第四師、第二混成旅的殘兵補發兩個月的軍餉,因為過去數月里皖軍大潰退,哪怕是第四師這種嫡系部隊,段祺瑞也是拿不出足夠的軍費發放軍餉了。
除了第四師和第二混成旅外,其他皖軍的兩江部隊由于素質參差不齊,對于這剩下的三萬多人將會按照普通投誠部隊進行處理,對這三萬人進行篩選后挑出半數人,縮編為第二十四師,師長的人選為皖軍里的另外一員大將張永成。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