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原創角色(求訂閱)-《最佳娛樂時代》
第(2/3)頁
因為他能記得的后幾部《生化危機》續集,影片開始都有索尼的片頭。
很明顯,他記錯了,索尼哥倫比亞應該是發行方,而不是制作方。
前世的制作方說不定就是康斯坦丁影業。
羅南問道:“這款游戲銷量好嗎?”
說實話,他對于游戲行業比較陌生,最為熟悉的就是暴雪的《魔獸世界》,但也是了解了些背景資料,以及看過些CG視頻,沒親手玩過。
塞繆爾-哈迪達顯然了解具體情況,說道:“現在,《生化危機》系列游戲由1996年的《生化危機》、1998年的《生化危機2》和《生化危機:復仇女神》組成,卡普空今年還會發行《生化危機代號:維羅尼卡》。截至目前,這一系列游戲在全球賣出了160萬套,總收入超過1億美元,還有一系列人物玩偶和漫畫書。”
羅南微微皺眉,與想象的不太一樣:“只有160萬套,游戲受眾不是很大。”
“已經很大了。”塞繆爾-哈迪達看出來了,羅南是個游戲外行:“這一成績相當了不起。”
羅南笑了笑,說道:“我對于游戲行業不是很了解。”他略作沉吟,又說道:“對于電影產業來說,這只能說是個小眾群體。”
電影的受眾遠比游戲要大,特別是在這個年代。
或許未來會出現全民游戲,但電影早已是全民娛樂。
羅南問道:“現在是2000年,玩過這個系列游戲的人有300萬嗎?”
塞繆爾-哈迪達回答道:“我沒有專門做過統計,應該沒有這么多。”
羅南直言不諱:“那就是說游戲并不能為電影帶來太多觀眾基礎,如果從游戲受眾的角度出發制作電影,很可能變成一部受眾有限的小眾電影。”
聽到這話,塞繆爾-哈迪達突然有遇到知己的感覺,實際上他與保羅-安德森也是這么想的,沒想到這位年輕的電影制片人能敏銳的發現其中最為關鍵的問題所在。
有這樣的洞察力,也怪不得能接連取得成功。
這還真不是運氣啊。
塞繆爾-哈迪達說道:“我和保羅沒打算照搬游戲的劇情與設定。”
羅南點點頭:“這是明智的決定。”
雖然這樣的游戲改編電影會遭到鐵桿游戲粉絲的萬般唾罵,但適當的改編能夠讓影片對路人觀眾更加友好,游戲受眾實在有限,不能吸引到非游戲迷觀眾,影片只有撲街一條路。
幾個人又討論了些相關的話題,保羅-安德森急匆匆的趕了回來。
他把劇本和計劃書交給了羅南,羅南先把劇本放到一邊,打開計劃書看了起來,同時問道:“預計制片成本這么高?”
塞繆爾-哈迪達實話實說:“2000萬美元也可以完成,但視覺效果可能要打折扣。”
羅南沒有在這個問題上計較,2500萬美元資金在可承受的行列,單是托尼-科赫那邊就有2000萬美元融資。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