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按照海倫-赫爾曼的說法,這些知名影評人不會輕易收受電影公司的錢物,更不會被蠅頭小利所打動,他們的專欄和在業界的名氣,本身就具備一定的商業價值。 馬修很清楚,等明天這些影評人的影評見報,爛番茄新鮮度也就解禁了。 至于IMDB,他還沒有專門研究過,對于這個網站的打分規則什么的也不是太清楚。 時間臨近午夜,馬修又去閣樓上面看了看,發現外面的狗仔還沒有走,似乎拍攝不到大新聞,就不肯離開。 這些狗仔最喜歡拍攝的就是八卦緋聞方面的內容,可惜的是馬修在這方面現基本沒什么東西可拍。 布蘭妮在澳大利亞跑通告,之后還要去新西蘭,短時間內根本不會回洛杉磯。 想到布蘭妮,馬修下了閣樓,找來手機準備給布蘭妮打個電話,不算今天的話,兩人也有三天沒有通過電話了,由于異地時差的關系,他和布蘭妮本來就極少的空閑時間,很難湊到一起。 這次他依然沒有打通布蘭妮的電話,干脆編輯了一條短信,發給了布蘭妮。 時間不早,等了半個多小時,見布蘭妮沒有回短信,馬修干脆去休息了,雖然明天不需要跑通告,但他也不能睡太晚,萬一有黑眼圈,未來幾天面對媒體的鏡頭就是個麻煩。 第二天起床,馬修先打電話要了早餐外賣,同時讓對方幫忙捎帶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報紙和娛樂類報刊。 等外賣送到,他抱著一堆報紙進入餐廳,邊享受著早飯,邊翻看起了與《蝎子王》相關的消息。 首先就是全美發行的一些大報上面的影評專欄。 翻過一些報紙,馬修對于上面的影評,有了大致的認識,總的來說好壞各占據差不多一半,好評比差評多那么一點。 《洛杉磯時報》的影評人肯尼斯-圖蘭評論:《蝎子王》提供了充足的感官刺激——卡通式的暴力、無傷大雅的異國情色以及出色的動作場景。 他還專門提到了馬修,認為男主角出色的動作發揮,是影片最讓人歡欣鼓舞的地方。 與之相反的是,《舊金山記事報》批評《蝎子王》:該片的劇本差強人意,故事看起來有些蒼白,對白也不太符合時代背景。 不過,報紙同樣提到了馬修的男主角,還持褒揚的態度:馬修-霍納的男主角在這樣一部平庸的影片中顯得極其耀眼,正是他巖石般堅毅的帥氣臉蛋、線條流暢的肌肉和出色的打斗,讓整部影片不再那么無聊。 北美最有影響力的《紐約時報》也不怎么瞧得上這部影片:劇情很單一,搞笑也不給力,外景看不出震撼,更沒有木乃伊或者妖魔鬼怪,90分鐘的長度也充分說明了屬于小成本制作,純粹在炒《木乃伊》系列的冷飯,唯一的亮點在于馬修-霍納和凱莉-胡的猛男與美女組合。 全美三大報業之一的《華盛頓郵報》對于影片的評論要稍好一些:《蝎子王》的動作場景設計精妙,開場、中段和片尾的三個長鏡頭動作戲,也顯示出了劇組的野心,男主角馬修-霍納近乎完美的把握到了這三個長鏡頭的精髓,奉獻出了幾場堪稱經典的動作戲,盡管這位男主角的文戲不像動作戲這般出彩,但對整部影片來說,也算難能可貴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