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2章 大吳宗藩體系-《重生之吳霸春秋》
第(3/3)頁
同時,藩王在自己的封疆內,又對卿大夫實行再分封。
卿大夫再將土地和黎庶分賜給士。
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級承擔作戰等義務。
這樣層層分封下去,形成了貴族統治階層內部的森嚴等級“皇帝——藩王——卿大夫——士”。
這樣做的好處,當然是能讓帝國迅速向各個藩王國推行“吳化”。
如果慶忌在波斯、呂底亞、花剌子模、斯泰基等故地設立郡縣制的話,且不說大吳無法維系如此龐大的帝國疆域,導致叛亂叢生,難以鎮壓,最嚴重的問題,就在于人心無法歸化了。
就像是之前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推行的行省制,結果如何?
各個行省之上,每個民族、部落只是臣服于波斯人,還在心懷故國,他們并不認為自己是波斯人!
又好比歷史上的亞歷山大帝國,亞歷山大在籌備遠征阿拉伯半島時突然病亡,時年三十三歲。
由于死亡的突然降臨,亞歷山大未明確他的接班人,導致爭奪王權的激烈斗爭。
在斗爭中,他的母親、妻子與兒女都被反對派殺死。
將領們紛紛擁兵自立為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馬其頓王國從此分裂為四個希臘化的國家:馬其頓、色雷斯和小亞細亞、埃及與敘利亞。
亞歷山大龐大的帝國只存在了短短的十三年。
曇花一現!
慶忌若是效仿亞歷山大的做法,讓將領們坐鎮一方,可想而知最后大吳帝國多半會跟亞歷山大帝國一樣分崩離析,四分五裂。
畢竟,人心難測。
哪怕是慶忌看著老實忠厚,對自己忠心耿耿的人,日后也未必不會背叛自己。
一旦部將們黃袍加身,脅迫你建國稱王,你做不做?
不做,死。
做,或許還能一輩子榮華富貴,登上多少人求之不得王位。
這種巨大的誘惑,一般人是抵擋不住的。
所以,在慶忌看來,既然大吳開拓了那么多的海外、域外之地,就有必要建立起實際有效的統治。
哪怕是在慶忌死后,大吳帝國的宗藩體系陷入崩潰,土崩瓦解,最后稱王稱霸的還是慶忌的子孫……
文學網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