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想死想活?-《北齊怪談》
第(1/3)頁
大丞相府。
議事堂。
高演人高馬大的坐在上位,勛貴在左,重臣位右。
整個廟堂的核心力量,此刻都圍繞在他的周邊。
整個大堂之內,氣氛格外的壓抑,眾人都沒有開口,雙方看向彼此的眼神大多不善,隱約能聽到從外頭傳來的急促腳步聲。
“大丞相?。 ?
賀拔仁快步走上前,朝著高演猛地行了大禮。
“鎮將軍賀拔呈率領邊兵作亂,我愿領私兵前往,將他的首級奉至大丞相前,再行領罪??!”
高演不動聲色,坐在上頭,一言不發。
“不過是進了城,取了些糧食而已,這如何能算得上是作亂呢?要我說,在邊塞囤積能養活大軍糧草的,那才算得上是作亂.”
王晞緩緩從左側走出來,面帶笑容。
賀拔仁依舊是保持著行禮的姿勢,沒有回話。
“倒也算不上是什么囤積糧草,堂堂諸侯王,府內有些糧食,算不得大事,倒是領著邊兵沖擊州衙,這是大事?!?
平秦王高歸彥緩緩從另一方走出來,他直勾勾的盯著王晞,“重要的是,當下這是開了個極差的先例,往后,邊兵只要對軍令不滿,就會效仿他,沖擊官府這豈能容忍?”
“要我來說,從賀拔呈到他的諸多副將,一個都不能放過”
“哈哈,此言差矣!!”
婁睿大笑著走出來,“平秦王,這并非是邊兵對軍令不服從,而是因為糧草不濟,糧草為何不濟?只怕是有人對糧草下手.就是因為您所擔心的事情,故而應當獎賞鎮將軍,另外,還要整頓邊兵,讓他們服從命令,再開屯田,鼓勵邊塞農桑畜牧,減少糧食周轉?!?
“當下所商談的,難道是這兩件事嗎?州別駕都死了一個,還不算作亂?!非要等到州刺史死了才成嗎?”
“這按糧不發,死人也正常啊,您現在追究又有什么用呢?若是真的要治他們的罪,殺個鎮將軍示威?邊兵可不在意這個,倒不如將參與者全部誅殺!”
“能行嗎?!”
婁睿步步緊逼,面對這位大權在握的郡王,他也是絲毫不讓。
高歸彥笑了起來,“婁君莫不是受了誰家的賄賂?便是連自己的位置都忘卻了,何不站到右邊去呢?”
“哈哈,無論是站在哪邊,皆是站在大丞相的周圍,有何不同?”
高歸彥此刻語塞。
而又有勛貴大聲言語了起來,原先寂靜的大堂再次變得混亂。
就在此刻,陸杳走上前來,朝著高演猛地行了大禮。
“大丞相!”
“當下群臣不和,地方混亂,皆是因為天子年少,不能理政的緣故,當下邊塞出了這般大事,這已經是上天所降下的預示了?!?
“我夜觀天象,發覺紫薇黯淡,使群星分離,找了善占卜的人來為我推測,說是因天子年幼,無法承擔祭祀的重任,故而使國內失和?!?
“臣請大丞相進皇帝位,大治天下,使天下黎民脫離苦難,繼承先帝大志,以天下為己任??!”
陸杳這么一番說辭,使得整個嘈雜的大堂頓時寂靜了下來。
便是高歸彥,此刻也是一臉的茫然。
下一刻,從兩旁的隊伍里紛紛走出了眾人,朝著高演行禮,勸進。
其余人滿臉的驚懼,看著其余人都跪了上去,也不敢留在原來的位置上,紛紛上前行禮。
高湛忽抬頭,大聲的說道:“兄長!!當初文宣皇帝還在的時候,就曾勸說您,言語太子年少,讓您繼承他的志向,治理好天下,請您看在天下蒼生,乃至文宣皇帝對您的厚愛份上,且答應了我們,繼承大統吧?。 ?
高湛說的很是激動,他身后的勛貴們有些愕然,高湛猛地回頭,看向了他們,臉色變得兇狠,“諸君以為呢?!”
勛貴們紛紛低頭,“還請大丞相進位?。 ?
高演坐在上位,臉色依舊平靜,看著跪在面前的眾人,他終于開了口,“勿要多言?!?
“當今陛下聰慧,又不曾犯下什么過錯,豈能讓我犯下大錯呢?”
“兄長??!您今日若是不答應,吾等便不再起身??!”
高湛大聲說著。
高演大手一揮,“勿做小兒姿態!”
“今日召集群臣,不是讓你們來勸我犯下大錯,是為了邊塞之事?!?
“朝中群臣尚且是此番做派,爭吵不休,地方上當是何等的場景?”
“錢糧之事,自天保七年之后,日益危急,軍餉補發不起,糧價極高,邊兵今日沖進州衙,便是告知此事之危,到了如今的地步,治罪有什么用?治了那鎮將軍的罪行,士卒們就能吃飽飯?就會嚇得不敢再動手?”
“如今,該解決的是讓士卒們,讓天下的百姓們吃飽飯!而不是說要治誰的罪!!”
“都說說看,如何解決錢糧之事?!”
諸多大臣勛貴此刻都跪在高演面前,哪里還有方才的氣焰,此刻,崔季舒方才開口說道:“大丞相,屯田開墾,乃是上策,可效仿先制,設立常平倉,控制地方糧價,督促各地開荒田,收納天下亡人,進徹查授田事,增加各地糧食產出,減少運輸耗費”
其余幾個人也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商談的事情也就從治罪變成了解決錢糧事。
高演是個雷厲風行的人,他當場即下了命令,要求地方多建糧倉,平衡糧價,同時開墾,邊屯,接納亡人。
在做好了這些事情后,高演方才冷冷的說道:“讓順陽王返回鄴城?!?
“封婁睿為朔州刺史,總領朔州及邊塞軍務?!?
婁睿趕忙起身,朝著高演大拜,“唯??!”
高演又看向了高湛,“鎮將軍賀拔呈,領兵沖擊州衙,著實不改,即刻罷免他的官職,讓他返回鄴城,這件事,你來負責。”
高湛低下頭來,“唯?!?
“大丞相!!”
忽有一人抬起頭來,叫嚷道:“犯下大錯的不只是賀拔呈,還有武川大戍主劉桃子,理當治他的罪!”
抬頭的這個人,喚作劉洪徽,敷城縣公,領軍將軍,同樣是勛貴里的勛貴。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