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像是一群窮比啊-《混在大明當老師》
第(1/3)頁
聽到眾儒生稱自己為師,杜慎這才滿意點頭,認賊作父不要緊,知錯能改就是好兒子。
“爾等迷途知返,為師心中甚慰,至于這趙中庸,自會有人送他回龜山書院,省的你們再掛念。”
說著,杜慎便招呼了店內的掌柜,讓其帶人將昏迷不醒的趙中庸送走,這會兒他腦門正冒著血,還挺滲人的。
眾儒生見此,對杜慎的抵觸倒是少了許多。
甚至還有對趙中庸不甚感冒的儒生在心中暗忖:龜山書院的人都對杜慎先生惡言相向,稱其無良,今日一見似乎也沒有他人說的那么不堪,趙講師人昏迷了,先生還差人送,分明是品德高尚的表現。
杜慎并不知道有人正腹誹他,他打手一揮,豪氣若干的對十來名儒生道:“天色不早,爾等便隨為師回咱們的書院,以后和龜山書院,卻是一刀兩段,可曾知曉。”
儒生們齊聲道:“回老師的話,我等曉得。”
他們和杜慎只是關系師生,比張灝等人要低了一個檔次,前者稱老師,后者卻可以稱呼師尊。
當然!
對于杜慎來說,兩者的關系,基本上就等同于親兒子和干兒子的區別。
儒生們對杜慎行完禮,又對張灝等人一拜,口稱師兄,其次則是劉全,也以老師相稱。
很快。
杜慎等人,便帶著十來名儒生,坐上了馬車,向著杜家村趕去。
原地,來往的行人側目送行,同時也將剛剛發生的事,奔走相高,使得整個京城都鬧騰了起來。
……
入夜。
半圓的月亮高高掛起。
四輛馬車跟著一輛驢車在杜家村門口停了下來,引起一陣犬吠之聲。
“徒兒們,你們先在這里等著,書院內棉被不夠,我去問相親們借一點。。”
杜慎從驢車中鉆了出來,對初來乍到的十來名儒生招呼了一聲,然后又叫上劉全和張灝,便向著村里走了過去。
馬車顛簸,儒生們臉上都帶著疲憊的苦意,四下張望了一番,神色茫然了起來。
杜慎是京城外的杜家村人,這事在京城里人盡皆知,若不是他放出話不到書院建成不開校收學生,許多武勛們早就迫不及待的登門拜訪了。
可對于儒生們來說,這杜家村似乎有些奇特。
在之前,杜家村人口剛剛過百,破敗不堪,鄉親們又窮又苦,只能勉強吃飽飯,但加上安定下來的流民,已經有了兩百之余。
拖杜慎的福,因為粉筆生意的原因,現如今的杜家村一掃之前的破敗模樣,原本下雨天便泥濘的土路也變成了石子鋪墊的干凈路面。
在路的兩側,一間間新房都蓋了起來,雖然不說青磚碧瓦,可也頗具規模。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