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指揮使大人-《明朝第一駙馬》
第(1/3)頁
“這個鹽寨將改名叫海陽鹽場,你們繼續在這里制鹽,入籍為灶戶,以小旗、總旗、百戶的編制進行管理。加入不到一年的為新丁,每人每月五斗糧;工作一年以上的,升級為短工,每人每月五斗一升;工作兩年以上的,升級為長工,每人每月五斗二升。在獎勵方面:每月評級為一等的,可以得到額外獎勵的五斗糧;評級為二等的,可以得到額外獎勵四斗糧;如果是評級為下等的,就要扣掉一斗糧的工錢。如果連續三個月評級為下等,革除~~”宋友亮又鄭重其事地說道:”你們制的鹽全部歸鹽場所有,如果有想夾帶的,軍法處置~還有什么要說的?”
“聽著是不錯~~”聽了這話,鹽丁們都是竊竊私語,”就怕到時候拖欠~”
“我聽說過這個宋千戶,他們家的糧餉從不拖欠~”
“誰人為場監?”陳老頭問道
宋友亮馬鞭一指,”便是老先生你了~~”
“我?”陳老頭一愣
“對,就是你~~”宋友亮又鄭重其事地點了點頭
“讓陳老夫子當場監,我們大伙兒都服氣~~”
崇禎十一年二月,海陽鹽場順利開張,所產海鹽由古雨山等五大商會包銷。所得利潤,由海陽千戶所、大山千戶所和乳山寨巡檢司瓜分。而海陽千戶所的雇工們也多了一份新福利,每人每月一份鹽。
崇禎九年四月,距離清軍第四次入塞還有五個月
“哎呀,宋千戶年紀輕輕,就把一個一窮二白的海陽千戶所經營的有聲有色,還順帶幫著姐夫、姑父也發了財,真是年少有為啊~~~”大嵩衛指揮使宋國政雙手攏在袖子里,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不時地摸著藏在袖子里的厚厚一沓禮單,那張滿是贅肉的臉上洋溢著和藹可親的微笑
此時眾人正是在指揮使府邸的后花園之中,這后花園占地頗廣,春天時,庭院里一樹濃陰,一灣流水,頗有些江南柳條青黃的味道。只是如今山東連年大旱,這庭院里的樹也枯了,花也蔫了,池塘也干了,只留下一大片黑黃的落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