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禁小说,管理书籍排行榜,古风君子以泽,有声小说在线收听网

景龍政變與唐隆政變-《洛陽七日》


    第(1/3)頁

    唐隆元年,即神龍政變之后第五年。

    短短五年之間,可謂是風云變幻,物是人非。

    神龍政變之后,李顯欲立李旦為皇太弟,而李旦不改初衷,堅決不允。

    到了神龍二年,李顯選擇了立自己的第三子李重俊為皇太子,可其卻不是嫡長子,又非韋后所生,故頗受猜忌。說起韋后,此人乃李顯的王后,李顯自登基之后,文治武功,實在羸弱,這也導致了韋后的權力欲望急劇膨脹,開始獨攬大權。神龍政變后,武三思僥幸存活,為了進一步自保,便讓其子武崇訓贏取了韋后最小的一個女兒安樂公主,自此以后,武三思與韋后結成了政治聯盟,一同對付在神龍政變中立下汗馬功勞的五王,短短一年多光景,五王之中便無一人幸免,悉數離世。

    安樂公主像極了曾經的太平公主,深受李顯和韋后寵信,權勢極盛,朝廷上下權臣多出自其門下,如此一來,安樂公主根本不把皇太子李重俊放在眼中,百般凌辱,甚至向李顯直言廢黜皇太子,改立自己為皇太女!

    李重俊百般隱忍,后終于爆,氣憤之急的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軍將軍李思沖等人兵千余人,率先殺向了梁王府,武三思與武崇訓未能事先預知此事,故悉數被羽林軍斬殺在了梁王府內,武三思的同黨十余人皆未能幸免,一代權臣武三思自此離世。

    見攻下梁王府,李重俊便分兵圍住了宮城諸門,并親自率兵斬關而入,兵鋒直指韋后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素來與武三思交好,武三思與韋后政治結盟后,其自然而然地倒向了韋后一方,見李重俊帶兵殺入,遂領著李顯、韋后和安樂公主逃往了玄武門。事情總是一個輪回,李顯當年起事由此而起,現在卻被迫逃于此地,心中頓生感慨。

    李顯等人逃入玄武門樓后沒多久,李多詐便率兵到此,兵士拼死阻擋,李多詐一時間竟不能入。李顯此刻卻心生計謀,站在樓上大呼:“汝等皆是吾大唐兵士,為何附賊忤逆?若是歸順于朕,朕必保汝等富貴!”

    此計果然奏效,李多詐的部下紛紛倒戈,斬落其于馬下,沒有李多詐為援,李重俊隨即兵敗,部下潰散,李重俊只率部屬百余人逃出了神都,準備投靠突厥,奈何半道上,李重俊被自己的部下殺死,部下把他的級獻于朝廷,此番政變史稱景龍政變,最終宣告失敗。

    武三思一死,武氏一族頓時分崩離析,其中分為三派,一部分人投靠了權力日盛的韋后,一部分人投靠了韜光養晦的太平公主,剩下的便悉數投靠了李三郎。

    到了唐隆元年,此時的李三郎已年方二十五,自神龍政變之后,無論在朝廷上下,還是在軍隊之中,李三郎威望見高,早已立下皇帝志向的李三郎今日已非池中之物,他的性格、智謀愈變得與一代圣君太宗皇帝李世民極為相似,霸氣外露、智謀廣略、城府頗深;不僅自己成長,就連身邊之人也是個個突飛猛進,陳玄禮、張九齡早已身居要職,朝野上下無人不曉、無人不識。

    相反,韋后

    (本章未完,請翻頁)

    攬權以來,任用親信,培養自己勢力,大肆打壓反對她的勢力,朝廷上下對其痛恨之人自不在少數,此消彼長,此時更多的人開始信奉李三郎,并愿以其馬是瞻。

    唐隆元年,六月。

    眾人按慣例入宮上朝,可眾人剛入了皇宮大門,便大為震驚,皇宮之內各處掛起了白布,宦官、衛兵都穿起了喪服,李三郎自也是大感意外,眾人終于來到了議事大殿,只見龍椅上空無一人,韋后身披喪服坐于龍椅一側,一旁立著的是稍顯稚嫩的李顯之子——李重茂。韋后雙眼通紅,似是大哭過。

    見到此景,李三郎不禁心中一緊,暗自想到,難不成陛下駕崩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