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的態度很真切,不像是作秀。 但趙禎在詢問了劉娥意思以后,駁回了他的申請。 趙元儼象征性的推辭了一下,等到趙禎說了不允以后,他就嘴角掛著滿意的笑容,重新落座了。 其余的趙氏宗親,也各有封賞,而且封賞很足。 隨后皇親國戚們也各有封賞,不是加官進爵,就是賜宅子、賜田。 劉娥甚至還當場幫趙禎預定了幾個妃嬪人選。 這也算是一種賞賜。 隨后便是文武百官們,也得到了相應的賞賜。 都是賜宅子、賜田,外帶進爵。 大宋的爵位很有意思,按理說,爵位一般都是賜給武將勛貴的,可大宋的爵位,不僅武將勛貴有,文臣也有。 唯一的區別就是,武將勛貴們的爵位,大多是可以世襲的。 而文官的爵位,不能世襲。 但是待遇是等同的。 讓寇季意外的是,他的出現改變了寇準的命運,所以萊國公的這個爵位,也沒有落在他頭上。 寇準被加了侍中、中書令,進爵梁國公。 其實這三個頭銜,一個有用的都沒有,都是只領俸祿不干事的那種。 比如楚王趙元佐,同樣也有中書令的身份。 要是行中書令職權的話,豈不是跟寇準沖突了? 這就等于變相的給寇準加了三份高額的俸祿,其他什么也沒有。 更讓寇季意外的是,朝廷對他也有賞賜。 沒有加官進爵,而是一座州橋邊上的兩進的大宅子,外加十六個丫鬟。 原本趙禎還興高采烈的想給寇季加一個伯爵之類的爵位的。 但是被寇準、劉娥聯手制止了。 朝廷給文官授爵,那是為了彰顯恩典。 也就是給他們加一份俸祿,讓他們不至于為了錢財去禍害百姓,或者禍害朝堂。 而能被授爵的,基本上都是朝中的重臣。 那就是那種有望入相,或者入過相的人。 起步就是國公。 沒有封伯這一說。 一旦趙禎給寇季封了伯爵,那就算是開先例了,以后那些沒封爵的文官,肯定會跟朝廷吵吵著要爵位。 這種先例不能開。 當然了,寇季要是甘心去武勛中間混一混的話,那倒是可以封個伯爵。 但那樣的話,寇準不答應。 趙禎想被寇季封爵,被鎮壓了。 于是乎他靈機一動,又想給寇季封個官。 又被寇準、劉娥聯手鎮壓了。 寇季年僅十六,就已經官居五品了。 再拔一步,那就真到了可以入相的地步了,以寇季的手段,他估計不到三十,就能混到封無可封的地步。 到時候咋辦? 讓寇季正值壯年,正身強力壯的時候,告老還鄉,混吃等死去? 又或者架在朝堂上當祖宗供起來? 還是殺了? 又或者逼反,再殺? 又或者,坐等寇季權傾朝野,造反登基? 在這諸多后果里,有劉娥不愿意看到的,也有寇準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他們都不想給寇季升官。 但是他們的想法,趙禎不太理解。 他也不知道為什么,每次碰到了要加官進爵一類的事情的時候,總會想起寇季,總想給寇季加官進爵。 就像是一個孩子,突然繼承了一大筆的遺產,在碰到好朋友、好兄弟的時候,自然想跟他一起分享分享自己的快樂。 朕就是想給寇季加官進爵,朕知道這么做不對,可朕就是控制不住朕自己?。? 這是趙禎的心里話。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