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雖說曹瑋多數時候,占據著上風。 可遼國的兵力,越消耗越多。 大宋的兵力是越消耗越少。 隨著遼皇耶律隆緒的命令不斷的傳達到各小部族,各小部族也相繼領著兵馬趕到了銅臺關外。 遼國的兵力是一邊消耗,一邊補充,所以越來越多。 反觀大宋,兵力一直在消耗,又沒有補充,所以兵馬越消耗越少。 曹瑋和遼皇耶律隆緒一斗,便是一個多月。 數萬人葬送在了銅臺關下,兩方也沒有罷手的意思。 更沒有痛痛快快的一戰定勝負的意思。 消息傳回了大宋,大宋上上下下,一臉愕然,沒幾個人知道曹瑋和遼皇耶律隆緒二人在做什么。 消息傳到了西北,傳到了寇季耳中,寇季也是一臉懵。 寇季手握著燕云之地的戰事邸報,狐疑的道:“痛痛快快的打一場不就完了嗎?這么推推拉拉的耗下去,對誰都沒有好處。他們為什么要這么做?” 打仗,一方面是在比拼智慧、謀略、兵馬強弱,另一方面比拼的就是財力。 數十萬兵馬囤積在一處,每日消耗的糧食,就是一個龐大的數字。 時間越長,消耗的越多。 更重要的是,輜重補給線越長,消耗就變得更大。 往往一個地方的糧倉吃空了,就得調遣另一個地方的糧倉內的糧食。 民夫們在押送糧食的過程中,消耗的糧食甚至比軍中將士們消耗的糧食要多。 打個比方,十萬石的糧食運送出汴京城,運到了銅臺關,一路上民夫們可能就要吃去一半。 若是遇道了雨季,民夫們吃掉的糧食會更多。 大宋朝廷即便是國庫充盈,也經不起如此消耗的。 “你以為他們不想痛痛快快的一戰?不想一戰定勝負?他們之所以沒有痛痛快快的一戰,那是因為他們不敢。” 高處恭坐在寇季下首,翻看著西北各地送過來的兵馬文書,撇撇嘴說了一句。 寇季聽高處恭這話,明顯是知道其中的內情,自然不會放過他。 當即,寇季追著高處恭問道:“什么意思?” 高處恭坦言道:“雙方都沒有必勝的把握,也不敢輸這一場,所以都不敢擅自動手。所以只能通過消耗,只能通過比拼國力,定勝負。 以往我大宋征討燕云,那是步步緊逼,貪功冒進者不計其數。 遼人自然能借機謀劃一二,取得戰事的勝利。 可此次曹瑋征討燕云,穩扎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的往前挪。 遼人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機。 所以只能選擇跟曹瑋硬碰硬。” 寇季知道了其中的關節,冷哼一聲,道:“我大宋的國力,比遼國要高出數倍。遼國跟我們比拼國力,那是在找死。” 高處恭丟下了手里的文書,撇撇嘴道:“我大宋的國力是比遼國高,可能不能取勝,卻不好說。” 寇季眉頭一凝,看向了高處恭道:“你這話是什么意思?” 高處恭嘆了一口氣,道:“我大宋,并非誰的一言堂。遇到了事情,需要滿朝文武商量。這人多了,心思就雜了。 有人會支持曹瑋跟遼人耗下去,有人自然不會支持。 隨著曹瑋消耗的國庫的錢財越多,反對的聲音就越大。 等反對的聲音徹底蓋過了支持的聲音的時候。 曹瑋恐怕就沒辦法繼續跟遼人耗下去了。 反觀遼國,國力雖然不如我大宋。 可遼皇耶律隆緒可以決斷遼國所有的事情。 只要是他認定的事情,誰也不能反駁。 只要他一心跟曹瑋耗下去,那么遼國上下就算砸鍋賣鐵,也得支持他。” 寇季聽到了高處恭這話,眉頭凝的更緊。 他清楚高處恭不是在危言聳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