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42章 分歧,明悟-《北頌》
第(2/3)頁
歐陽修等人聞言,略微一愣。
柳永繼續笑著道:“先生一首《愛蓮詞》讓柳某看清楚了許多事。也讓柳某懂得了許多道理。此生,唯有蟲娘才是柳某的摯愛。”
歐陽修等人聽到這話,心頭皆是一驚。
蟲娘的出身可不怎么好,柳永如今已經算是半個官身了,他能擋著其他人面,灑脫的承認蟲娘是他的摯愛,那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因為這話傳出去以后,他要面對很多來自于世俗的壓力。
以后柳永入了朝,遇道了政敵,人家可能會用蟲娘的出身來抨擊他。
柳永可以將一個風塵出身的女子當成摯愛,歐陽修等人卻不能,所以他們才會震驚。
“蟲娘子能遇到柳兄,那是三生有幸……”
柳永的勇氣,值得被敬佩,所以歐陽修回神以后,十分真誠的道。
柳永搖頭一笑,“柳某能遇到先生,才是三生有幸,若非先生指點,柳某恐怕要蹉跎歲月一輩子。”
歐陽修等人聞言,一.asxs.頭。
“先生是世間少有的人杰……”
“我們準備去樊樓慶賀,柳兄可愿同行?”
“固所愿也……”
“……”
柳永、歐陽修一行,高高興興的去了樊樓。
貢院街道口的姑娘們,卻哭成了一團。
為首的幾個姑娘,她們對柳永是真的有情,至于是什么情,只有她們自己知道。
她們在拿到了柳永的‘絕情信’以后,一個個低聲的哭了起來,其他的姑娘見她們哭了,也跟著哭了一起。
然后貢院外的街道口,瞬間化作了哭聲的海洋。
寇季乘車到了街道口的時候,看著一個個姑娘湊在一起痛苦,一臉懵逼。
派人打聽了一番后,才知道姑娘們為何哭。
對于柳永的做法,寇季倒是贊成的。
既然要出仕為官,就不應該跟風塵中的女子有太多牽連。
一個花壇盟主出仕,縱然做出多少政績,別人也會帶著有色眼鏡看你。
柳永若不能趁著現在跟自己的過去做一個了斷,入了仕以后,恐怕就再也擺脫不了花壇盟主的稱號。
現在借機跟過去做一個了斷,可以說是剛剛好。
只不過柳永做事的方法太粗暴了,直接就給出了一封‘絕情信’,害的姑娘們在貢院街道口失聲痛哭。
寇季也不好用強硬的手段將她們趕走,就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姑娘們哭哭啼啼的堵在街道口,堵了大半日。
他倒是也能跟柳永等人一樣走小道離開。
可是同行的范仲淹和陳堯咨不答應。
范仲淹和陳堯咨都覺得,他們此次主持的春闈,一切都是堂堂正正的,不能在最后收尾的時候,留下遺憾。
然后,三個人就陪著姑娘們耗著,一直耗到了晌午。
姑娘們哭夠了,緩緩的散去。
寇季三人在有機會離開貢院所在的街道。
只是這件事,并沒有因此結束。
寇季被煙花柳巷之地的女子們堵在貢院門口的消息,如同一陣風一樣的傳了出去。
正經的傳言倒是沒什么,九成九的還原了貢院門口的一切。
但是延伸出的一些不正經的傳言,跟真正發生在貢院門口的事情有天差地別的變化。
有傳言稱,寇季強搶了煙花柳巷的女子為妾,引起了煙花柳巷女子的不滿,煙花柳巷的女子一起將寇季堵在了貢院門口。
還有傳言稱,寇季在某個煙花柳巷的女子閨房里過了夜,人家有了身孕,寇季不負責,所以煙花柳巷的女子一起堵著寇季,為自己的姐妹討公道。
總之,眾說紛紜,各種花邊謠言此起彼伏。
就是沒有一個站得住腳的。
一些謠言,汴京城的百姓們也不信,但這并不妨礙他們拿出去忽悠別人。
總之,謠言越傳越邪乎。
寇府別院。
后院。
臥房內。
向嫣一邊指示著丫鬟幫寇季整理朝服,一邊笑道:“妾身聽說,相公強搶了煙花柳巷的女子為妾,妾身沒在府上看到,不知道相公藏哪兒了?”
寇季一邊佩戴牙牌,一邊翻了個白眼道:“我要納妾,需要搶嗎?我只要放風聲出去,寇府內一下子能被塞滿。
各個都是黃花大閨女。
我需要去搶風塵女子?”
向嫣笑嘻嘻的道:“黃花大閨女什么都不懂,風塵女子什么都懂。”
寇季翻了個白眼,“別人都不信的謠言,你居然信……”
向嫣笑道:“妾身也不信,妾身只是覺得有趣。所以拿出來說一說。說來也怪,貢院門口那一幕是柳永折騰出來,為什么最后謠言傳到了相公頭上?”
寇季撇撇嘴道:“人紅是非多……”
向嫣略微一愣,失笑道:“那倒也是……”
說話間,寇季已經整理好了朝服,拿上了朝笏出了門。
門外的天色只有三分亮。
馬車前行,需要有燈籠照明。
趕往汴京城的馬車很多。
除了寇季是去上朝的以外,剩下的都是參加此次殿試的士子們。
如今殿試還沒有舉行,春闈取中的士子,仍舊是士子,唯有殿試舉行過了,管家賜下了進士身份,他們才能稱之為進士。
寇季趕到汴京城外城門口的時候,天色已經發亮。
守門的將士知道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所有提早打開了門戶。
寇季的馬車到了以后,一路暢通無阻的進了汴京城。
寇季到了東華門的時候,滿朝文武已經齊聚在了東華門前。
時辰一到。
守城的將士就打開了東華門,滿朝文武魚貫而入。
今日上朝,跟往日的常朝不同。
今日上朝,百官們在參拜了趙禎以后,分配一下政務,就會離開朝堂。
朝堂上最后只剩下了內廷、樞密院、六部尚書幾位重臣。
趙禎吩咐人重新布置了一下垂拱殿,然后又設立了座位,跟內廷三宰、樞密院二使、六部尚書,一同監考。
吉時到了以后。
陳琳領著宦官們去宣士子們入殿。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