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說到此處,種世衡又補充了一句,“當然了,現(xiàn)在不拿下建昌城,也是為了避免徹底跟大理王撕破臉皮。” 朱能聽完了種世衡的話,眉頭略微一展,他鄭重的點了點頭,道:“明日我就將軍中的斥候派遣出去,好好的探查一番建昌城。” “好……” 商量完了此事,二人就各自回到了各自的軍帳內(nèi)睡下。 雖然風琶部首領(lǐng)給他們準備了舒適的臥榻之處。 但種世衡和朱能都沒有接受。 他們身為一軍之腦,在作戰(zhàn)的時候,絕對不會將自己置于險地。 誰知道風琶部首領(lǐng)會不會是假意投降,準備在他們放松警惕以后搞刺殺…… 翌日。 種世衡和朱能起床以后,巡視了一下大營,然后吃了一些飯,就坐在帳篷內(nèi)靜等建昌府派遣的使節(jié)。 一直等到晌午的時候。 建昌府派遣的使節(jié),才騎著快馬到了風琶部城池下。 宋兵為何侵入大理,建昌府上上下下都知道了,建昌府派遣來的使節(jié),自然知道的更清楚。 雖然說宋兵發(fā)兵侵入到大理的條件和理由在大理人眼里都十分荒誕。 但終究是大理理虧在先。 所以建昌府的使節(jié)進了風琶部城池內(nèi)以后,對種世衡和朱能二人畢恭畢敬的。 種世衡并沒有對建昌府的使節(jié)說太多。 他對建昌府使節(jié)直言到,建昌府上上下下,還沒有人有資格跟他平等對話。 此事要談,得大理王派人來。 建昌府的使節(jié)還要跟種世衡扯皮。 種世衡直接帶著他去看了一場炮轟石門的大戲。 建昌府的使節(jié),眼看著一座高大的石門,在火炮轟擊下,碎成石塊以后,一句話也沒敢多說,灰溜溜的跑回了建昌府。 此后,建昌府府主派人送了一份十分豐厚的厚禮給了種世衡和朱能。 并且告訴種世衡和朱能,他已經(jīng)將此事上奏給了大理王。 大理王不久以后就會有回復(fù),還望種世衡和朱能二人息怒。 種世衡和朱能二人拿了建昌府府主送的厚禮以后,開口又向建昌府府主討要了一份更豐厚的厚禮,并且承諾拿到了厚禮以后,絕不動建昌府府城。 建昌府府主被迫,又送了一份更豐厚的厚禮給他們二人。 他們二人拿到了厚禮以后,果斷的收縮了兵力。 營造出了一種不動建昌府府城分毫的假象。 五日后。 朝廷派遣,跟隨種世衡和朱能二人趕赴大理的地方官,到了阿都部四部的城池。 種世衡和朱能果斷的將四座城池,交給了地方官治理。 被派遣到大理的地方官,在大宋并不是什么好東西。 一個個都是臉厚心黑的東西。 在大宋為禍的時候,被抓住了,原本是打算流放的。 但大理這邊需要用人,所以趙禎和寇季合計了一下,就將他們?nèi)颗汕擦诉^來。 不僅如此,一些流放沙門島和邕州等地的犯官,也相繼接到了朝廷的旨意,正在往大理趕。 就是因為他們不是什么好人,所以他們治理新得的四城之地,也不會有什么好辦法。 朝廷給他們定下的規(guī)矩很簡單。 就兩條。 一條,狠勁幫朝廷撈錢。 一條,維護好治安,必要的時候還能抽調(diào)出一些能武裝、能信賴的人手幫朝廷當打手。 他們在得知了這兩條規(guī)矩以后,就徹底的放飛了自我。 為何? 因為朝廷給他們定下的規(guī)矩,跟他們在大宋境內(nèi)為官的時候,奉行的理念、做事的風格,別無二致。 他們在大宋境內(nèi)當貪官的時候,經(jīng)常干的就是朝廷定下的兩條規(guī)矩。 使勁撈錢,培養(yǎng)一批口舌、打手,關(guān)鍵的時候幫自己引導(dǎo)言論、鎮(zhèn)壓百姓、殺人滅口。 如今,讓他們做他們最喜歡、最習慣的事情,他們自然放飛了自我。 地方官入大理的第五日。 就搭建起了治理阿都四部的架子,也招攬了一大幫愿意跟著他們一起為虎作倀的狗腿子。 第六日的時候。 大理正治帝段素真派遣的大理使節(jié)楊允賢,到了風琶部所在的城池。 正治是段素真的年號。 他剛即位沒多久,就撞上了大宋兵進大理的事情,慌的不行,然后跑到了皇家寺院里,找了已經(jīng)禪讓帝位為僧的兩個長輩請教。 在長輩的指點下,他派遣了年輕的心腹楊允賢,趕往了風琶部所在的地方交涉此事。 楊允賢雖然年輕,但出身大族,而且有些干才,所以頗得正治帝段素真的器重。 楊允賢到了風琶部以后。 種世衡出面見了他。 種世衡在跟楊允賢攀談以后,知道了楊允賢是一個聰明人,就沒有跟楊允賢繞圈子。 他果斷的告訴了楊允賢。 大理必須拿出一大筆錢給他用于勞軍,然后再派遣人趕往汴京城,向趙禎請罪,得到了趙禎的諒解以后,他才會撤兵。 楊允賢得知了種世衡的條件以后,也沒有在風琶部多待。 楊允賢返回了大理的都城,將種世衡的條件告訴了正治帝段素真。 正治帝段素真在得知了種世衡的條件以后,想都沒多想,就答應(yīng)了。 他一面派遣人給種世衡去送錢,穩(wěn)住種世衡,一面派人攜帶著重禮,拿著他的請罪書,趕到汴京城去面見趙禎。 代替他去向趙禎請罪的,正是他的心腹楊允賢。 楊允賢帶著重禮,到了大宋汴京城以后,已經(jīng)是一個月以后了。 楊允賢攜帶著重禮趕到汴京城的時候,寇季剛跟跟大食人做完了第二筆交易。 楊允賢入了汴京城,被鴻臚寺的官員請到了驛館內(nèi),等候召見。 寇季在楊允賢入汴京城的時候,被趙禎召入了宮內(nèi)。 一入宮。 到了資事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