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呂夷簡通過陳琳的話,聽出了陳琳知道一些他不知道的消息,當即撲到了陳琳近前,瞪著陳琳,準備逼問陳琳。 陳琳瞥著呂夷簡,淡笑著,“呂相,您別問咱家,咱家什么都不會說。想讓咱家開口,您得找官家請一道旨意來。” 呂夷簡氣咻咻的道:“我要是能請來官家旨意,還用問你?” 陳琳臉上的笑意更濃,“那您就別問咱家,官家下了封口令,咱家可不敢冒犯。” “豈有此理!” 呂夷簡咬牙切齒,卻沒有再逼問陳琳。 因為他清楚,趙禎既然下了封口令,那陳琳什么也不會說。 作為趙禎身邊的忠仆,對趙禎的忠誠遠超所有人。 趙禎的每一句話,對別人而言,那是圣諭,對陳琳而言就是命。 他可以不要命,但他絕對不會違背趙禎的話。 陳琳見呂夷簡不再問話,對呂夷簡略微拱了拱手,出了東華門,一路趕往了都亭驛。 都亭驛內有上好的馬匹,那是朝廷辦公差的人離開汴京城之前必須去的地方。 達官貴人家里,自然不缺那一兩匹好馬。 所以在離開汴京城的時候可以不去都亭驛。 可陳琳卻必須得去。 因為趙禎沒有賜給他御馬,所以他必須依照著朝廷的規矩來。 說起來也可笑,朝野上下能守住朝廷定下的所有規矩的,只有一群宮娥和宦官。 其他人皆以挑釁朝廷規矩為樂。 一些位高權重的人,甚至喜歡當法外狂徒。 其中最喜歡挑釁規矩的就是文臣。 明明是一群在朝堂上張口規矩,必口規矩的人。 下了朝以后,一個個卻十分喜歡挑釁規矩。 一旦壞了規矩,總是會找出無數的理由,無數的借口,將自己壞規矩的事情當成一樁雅事。 在朝廷放棄了追究以后,或者改了規矩以后,他們就會沾沾自喜。 他們會覺得他們是憑借著聰明才智戰勝了朝廷,保住了自己,迫使朝廷改了規矩。 太祖定立了規矩以后,沒幾個人敢破壞規矩。 偶爾有一兩個重臣破壞規矩,他會適當的釋放一些善意。 其本意是為了讓朝臣們感受到他的仁厚,感受到他的恩德。 只是太宗繼位以后,釋放的善意過多。 真宗繼位以后,干脆就將善意當成一種常例。 久而久之,官員們就不把破壞規矩當成了恩德。 在諸多被踐踏的規矩中,被踐踏的最徹底的就是宵禁。 太祖在位的時候,宵禁十分嚴格,犯禁有殺頭的風險。 太宗在位的時候,朝中大員,特別是文臣犯禁,就只是口頭上一些訓斥,百姓們犯禁,會被打板子。 真宗在位的時候,宵禁形同虛設。 趙禎繼位以后,禁不住了。 規矩被徹底踐踏的難以維系。 最終只能取締。 此外,還有押妓的規矩。 太祖在位的時候,不允許官員在辦公期間押妓。 太宗在位的時候,此規矩稍有一些松懈。 真宗在位的時候,官員敢帶著姬妾入宮,甚至還有問真宗討要女人。押妓像是尋常無聊的消遣一般,隨處可見。一些官員還喜歡開無遮大會。 那個問真宗討要女人的官員,就是寇季的祖父寇準。 寇老太爺剛正歸剛正,但那是政事。 在女色上,寇老太爺沒有多少自持力。 若不是有真宗皇帝仙丹相助,恐怕寇老太爺早以兒孫滿堂,寇季恐怕沒機會繼承寇府的家業。 總而言之,汴京城內破壞規矩的人很多,守規矩的人卻很少。 寇季也想做一個守規矩的人,可是條件不允許。 寇季想做一個善待俘虜的人。 可是當他趕到了炭山以后,發現他寄予厚望的糧倉著火了以后,三千多俘虜就被推上了刑場。 “斬!” 寇季一聲令下,三千顆腦袋被砍了下來。 寇季盯著那噴了一地的鮮血,臉上半點神色也沒有。 他回過神,看著身后跪了一地的將士,聲音冰冷的道:“一千鐵甲,居然沒能擋住三千俘虜,被人沖破了關卡不說,還被人放火少了糧草。 爾等能披上鐵甲,就說明爾等是打了多年仗的老卒。 身為老卒,應該知道糧草對一支兵馬的重要性。 身為老卒,也應該知道,看守糧草的將士,失了糧草,應該承擔怎樣的罪過。” “是卑職一個人的過錯,還請寇樞密放過卑職的屬下。” 跪在寇季最前面的校尉咬著牙,沉聲道。 “閉嘴!” 寇季喝了一句,冷聲道:“我是不會領兵,但不代表我蠢!一千鐵甲,對上一萬兵馬也有一戰之力,對付三千手無寸鐵的俘虜,可以說是輕而易舉。 如今你們一千鐵甲,沒能擋得住三千手無寸鐵的俘虜,說明此事不僅僅是過錯那么簡單。 你們有膽子犯錯,難道沒膽子認?” 將士們垂著頭,沒有一個人言語。 寇季笑了,只是笑容里帶著憤怒,“你們是不是覺得法不責眾?還是覺得我寇季不敢下狠手殺自己人? 我現在就告訴你,我不僅敢殺你們,還敢株連你們的家人!” 將士們聞言,齊齊抬頭,一臉愕然。 寇季破口大罵,“少在我面前耍你們那些小聰明。三個呼吸內,要是沒人告訴我實情,我就讓你們知道什么叫做軍法無情!” “一!” “……” “喝酒了!” “小人等人喝酒了!” “……” 有將士開口喊出了聲。 將士們咬著牙,齊齊垂下了腦袋。 軍中不是不允許喝酒,但相當嚴苛的要求。 比如執行軍令期間,絕對不許染半滴酒。 但即便如此,軍中依然有人犯禁。 就拿飲酒說,犯的最多的就是軍中的將領。 所以經常會出現喝酒誤事的事情。 小則忘記操練,大到輸一場仗。 第(1/3)頁